4月3日7版 人物故事
养育孩子需要激情
本报记者 杜梅
傍晚,南海小学。沸腾的校园渐渐安静了下来,各班教室里正在值日的孩子,也陆续离开了。然而,二楼二(2)班的教室里,还亮着灯。一个小小的六岁多的男孩仍在教室里不停地跑来跑去。他一会儿走上讲台,从前看到后,一会儿走到教室最后,从后面看到前面,一会儿又走到教室中间,从这边看到那边。他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对齐课桌。然后,他拉上窗帘,关上电灯和风扇。在关上门的刹那,他再次巡视了一下整个教室。
此刻,他的妈妈阿燕正无奈地站在教室门口等着自己的儿子。“儿子,会不会很累啊?”看到小小年纪如此操心的儿子,阿燕心疼地问。“不累。妈妈,你不是说,男人要有担当吗?!”
阿燕紧紧地搂住了儿子……
培养责任从孝心开始
学校老师这么告诉记者:“尹泽宇虽然才六七岁,但却是一个谁见了,都印象深刻的孩子。”他自律、礼貌、博学,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发展也比较全面。
尹泽宇初出茅庐、让人对他刮目相看是在4岁那年。那年,他参加了《饭没了秀》节目。一天,导演给阿燕打来电话,说,尹泽宇让他吃惊,因为他“学识广博、眼界广阔”。比如,当导演问小泽宇去过哪些地方时,他居然能毫不费力地把自己坐火车从安徽到深圳沿途经历的站名都说出来。
“我没有刻意教他。他求知欲特别强,很喜欢识字,火车每停靠一个站,他都会去认站牌。认不出的,就来问我。”
阿说,比起教授知识,她更重视儿子的心理和情感等非智力素质教育。比如,她特别希望培养儿子具有孝心。“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不爱身边的人,怎么可能爱祖国、爱他人?一个人没有爱心,又怎么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即使培养了出来,也难成大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就得先要做好。”
小泽宇两岁时,姥爷患脑梗阻右侧肢体偏瘫了,行动只能坐在轮椅里。此前,泽宇一直由姥爷照顾。
父亲瘫痪后,阿燕毫无犹豫地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尽心侍候。为了培养小泽宇的爱心和责任心,当小泽宇懂事一点的时候,阿燕给儿子看过去他和姥爷的照片。告诉他,在他成长中,姥爷是如何付出的。还告诉孩子,姥爷以前多么优秀,面对病痛如何坚强。“现在姥爷不能动了,我们一定尽力来帮助他!”以此来激发儿子的责任心和孝心。
三岁起,外出时,小泽宇就开始抢着为姥爷推轮椅。因为人太小,他仿佛隐藏在轮椅后面,前面的人根本看不到他。
一次,他们去邮局寄东西。到了邮局没有设置轮椅通道,轮椅只能停在外面。这时小泽宇认真的阿燕说:“妈妈,你进去吧。我在这里看着姥爷,不然坏人把姥爷偷走了,我就没有姥爷了。”姥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儿,他用含糊不清的话说:“一个没用的老人谁偷啊!要偷也是偷你这个宝贝啊。”
五岁时的一天,阿燕又要推父亲去楼下晒太阳。出门时遇到门槛,阿燕使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父亲的轮椅推出去。出了门,阿燕开玩笑说:“唉,姥爷太麻烦了,干脆把姥爷卖了吧?”小泽宇“哇”地嚎啕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姥爷是你爸爸啊,你怎么能这么做呢?”姥爷听了小泽宇的话,感动得老泪纵横。阿燕后悔不迭,觉得自己的玩笑开大了。从此,她再也没有开过这种缺乏分寸的玩笑。
她感慨说:“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因为,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有时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成为什么人?
“4-8岁,是孩子成长关键期,我抓得很紧。业余时间,我也让孩子参加一些培训班,但我不会盲目从众。我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或具体问题,针对性地选择。”
五岁后,小泽宇突然变得内向起来,阿燕心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沟通人际,如何成功推销自己将变得非常重要,而每个人都应该适应这个发展和需要。
经过再三思考,阿燕为孩子报名参加了语言朗诵与主持兴趣班。经过几年专业培训,小泽宇的语言天赋被慢慢地激发了出来。现在,无论什么样的场合,他都不会再胆怯,而且都能表现得落落大方。
考虑到儿子胆小的性格特征,阿燕又为泽宇报名参加了跆拳道。没想到,第一天开始学,小泽宇就因为吃不了苦,产生了畏难情绪。
阿燕没有掩饰自己的失望。她说:“你放弃,是因为吃不了苦。妈妈想不通。”继而她又鼓励儿子,说:“你是一个男人,以后你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你要有担当。妈妈希望你能成为知难而进、坚忍不拔和百折不屈的人。妈妈相信你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如果你愿意再坚持一下,妈妈一定会给你加油。”
在妈妈的不断鼓励下,小泽宇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两年后的今天,他的跆拳道水平已进步不小。“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始坚持住了,以后就容易了。”阿燕如是说。
有担当,是阿燕经常挂在嘴边的三个字。
小泽宇是班长,管理的事既多又杂,难免有时会被同学和老师责怪。一次,小泽宇受了委屈回来,跟妈妈抱怨。阿燕静静地听完,然后冷静地告诉他:“你是男人,又是班长,你要有担当。你不仅要多付出,还要能忍受委屈。如果你不想做了,或者做不了,那就让出位置,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孩子做得不好时,我一定会主动帮助他。但是,他必须要有端正的态度。明白什么是他自己的责任。”
阿燕认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希望他成为怎样的人,他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同时,父母还应该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了能让他拥有无忧无虑、安逸的生活,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工作。阿燕经常会在星期六星期天加班时,把孩子带去公司,让其在一旁静静滴做作业,或看书。目的就是想让孩子了解和感受她是怎样工作的。她说:“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孩子就会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孩子不优秀,是因为你的付出还不够
阿燕坚信:没有不听话(优秀)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到位的父母。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付出不够的父母。如果你认为孩子不优秀,那一定是你付出不够。
在阿燕看来,父母付出很重要。父母想要孩子优秀,自己首先要舍得付出。有人问阿燕:“我孩子跟你孩子上同样的班,为什么没有你的孩子学得好?”
阿燕举了一个事例:小泽宇周六上完英语兴趣班回到家后,无论多忙,她一定会及时的跟孩子了解,今天上了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他是否懂了。她认为,让孩子复述是巩固新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如果孩子上完课,家长不管不问,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懈怠,从而敷衍了事。
此外,小泽宇不管学习英语还是汉语,都有个规律,就是反复诵读,以此增强记忆。阿燕认为,学语言只有熟练的背诵,才能更好地驾驭!
坚持非常重要。阿燕的心得是,学习知识要从点滴积累开始。她的做法是,每天睡觉前给孩子讲两个小故事,或者让孩子背几句古诗文。她说:“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
阿燕对一些家长的做法难以理解。有些父母认为,自己花了大价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就算尽了责任;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就万事大吉。“有这种念头的父母,最后怎么能不失望呢?这个世界还有谁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呢?所以,父母实在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她说。
记者后记
采访中,阿燕毫不掩饰儿子的缺点。她多次告诉记者,尹泽宇也时常跟小朋友打架。但是,她并不担心。在她看来,男孩子打架也未必都是坏事。她的原则是:家长不要轻易卷入孩子的冲突。因为,孩子们前面打了,后面就和好了,他们自己会平衡和修复关系,这也是锻炼他们和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家长介入,闹翻了,就不利于孩子们日后相处。家长能做的就是,问明孩子原委,抚平他们那颗受了委屈的心。有必要的话,和对方家长说说,让他们教会孩子,以后发生争执,不要故意伤害到小伙伴的眼睛和头部等重要部位。
阿燕个子不高,是个瘦弱的妈妈。但是,她始终让记者感觉很强大。她有许多实际困难:老父亲偏瘫,工作也不太稳定。可你就是在她身上看不到沮丧。她是那么乐观,总是很快乐地笑啊,说啊,许多时候还忍不住手舞足蹈。记者忍不住夸她:“你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妈妈!”她说:“养育孩子都没有激情,那还有什么能让我们充满激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