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寂寞,不可以没有单车
(2012-03-31 11:17:05)
标签:
原创文学随笔生活杜梅情感 |
分类: 流年心情 |
可以寂寞,不可以没有单车
杜梅
老爸在电话里沮丧地告诉我,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丢了。我听了虽然诧异,但还是打起精神安慰老爸。
老爸的这辆车是七十年代古董。买它的时候,老爸排了一整夜的队,第二天早晨骑回家时,全家人说不出的兴奋,一圈又一圈、不停地围着自行车转悠,怎么看也看不够。就连不会骑车的妈妈,脸上也堆满了喜悦之情,全家人宛如过节般喜悦。
这辆车,说是老爸的专车,我后来学车骑过它,妹妹学车骑过它,弟弟学车也骑过它——它简直功高盖天!
与我女儿5岁学会骑车比,我骑车的历史比较晚,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
记忆中,江南盛夏的中午,烈日威猛丝毫不输今日岭南。我家门前屋后不是柳树就是杨树。顽皮的知了们在茂密的树上叫得既撒野欢畅又执着单纯,仿佛在吹响欢乐集合令,只是爸爸妈妈不懂。
吃完午饭,老爸喝了一大口浓茶,老调重弹,道:大中午的,小心晒出疖子。谁都不许出去。说罢就在大门口的地上铺上凉席,然后重重地躺了上去,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演示了什么是“一夫当道,万夫莫开”!
然而,我们的表情是镇定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何况我们面对的上大人是外硬内软的爸爸!
于是,童年时代最最惊险的一幕便出现了:偷窥爸爸已经睡熟,我在妹妹和弟弟的合力协助下,三个人屏住呼吸,蹑手蹑脚的居然把又笨又重的自行车从爸爸身上抬出了家门。
时至今日,遥想当年,我仍能感觉到“偷渡”时的惊心动魄和成功之后的满心欢喜。
不过,偶尔我也略有些疑心,爸爸真的睡得那么沉吗?难道他一点都没察觉到我们的秘密行动吗?
无论真相如何,我都深深地感激爸爸。尤其在做了母亲后,我深知父母的宽容,对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于十几岁、一个灵魂正在四处寻求着落的半大孩子,可以寂寞,但万万不可以没有单车。
学会骑车以后,我几乎就与单车形影不离了,即便去50米外的小卖部打一瓶酱油也要推上自行车。爸爸见我如此痴迷,不由得恼火。但爸爸一向话少,所以,尽管不高兴,却也只是沉着脸,或尽力忍住不高兴。终于,妈妈看不下去了。一次午后,我在大街上撒野似的飞车杂耍,不小心轧到一块西瓜皮,结果连车带人摔了个四脚朝天,右手胳膊肘和左腿膝盖处分别擦伤了好大一块皮。妈妈见了,非但不心疼,反倒幸灾乐祸,连声咬牙切齿道:“活该!”而我则毫不在乎地回应:“我愿意。”
那时,我们这些喜欢骑车的男孩女孩,最喜欢的地方是学校大操场。我们可以毫不疲倦地绕着大操场一圈又一圈地骑来骑去,快时如弦上发出之箭,慢时则如龟者爬行,快慢无界定,一切视当时心情而定。有时,我们也喜欢盘踞大操场一角,不厌其烦地炫耀着自己的车技,或观赏他人卖弄车技。那一刻,时光已与我们无关。
怎么会那么有干劲呢?遥想几乎被我们消磨殆尽,并且正在急驰远去的年少时光,我的感慨无比虚弱。在光阴的债主面前,每个人都无法理直气壮。
有了爸爸的单车,我的生活也发生了某些变化,我不再总是跟同伴一起,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独自骑车去往任何我想去的地方。甚至,我会骑上一小时,偷偷来到长江边,隔着波光粼粼的江水,在微凉的晚风中安逸地眺望绚丽的红日优雅地隐入地平线,然后,再头也不回地一路狂奔回家。
有一次傍晚,吃完晚饭,我突然跟妈妈说,去同学家问作业,然而推车来到马路上后,我突然改了主意,于是沿着宁芜线一直向南狂奔,直到看见“芜湖欢迎你”才歇下脚来。
就这样,我一厢情愿的与爸爸的单车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当然,我也日思夜想着有一天能不再跟爸爸抢单车,前提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红色女单车,最好是上海产的飞鸽牌。
令人伤感的是,这个愿望折磨了我许久,直至工作以后才得以实现。欣慰的是,对于我蛮横地霸着爸爸的单车,爸爸除了偶尔恼火,却并没有真正地阻止我接近或拥有他的单车,这让我心怀感激。
成年后,看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备感亲切和温暖。那些整日里与单车为伍,在单车和马路上大把大把地消耗着青春的少年,多么像年少时不羁的自己啊。再后来,接触到许多国内外电影,像《十七岁的单车》、《12岁的少年》、《单车和男孩》什么的,惊喜之余,也非常感慨。心想,单车或许是全世界寂寞少年不可或缺的成长伙伴吧。
所以,直到现在,如果有人问我,给十几岁的孩子送什么礼好,我总是会脱口而出:单车!而这样的建议最后总是能让我赢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