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2011-12-26 09:38:31)
标签:

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

沟通技巧

杜梅随笔

生活

育儿

校园

教育

分类: 家教随笔
 
                                           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乘地铁,中途上来一家三口。四五岁的小女孩有点淘,刚坐下甫又起身抱起面前铮亮的柱子转圈圈玩。转着转着,小家伙忽然伸出舌头去添柱子。妈妈急忙呵斥,说,别添,有细菌。然而女孩仿佛完全没听见,依然我行我素。说时迟那时快,妈妈伸手“啪”地就给了她的小脸一巴掌。清脆的响声,也吸引了周围不少的乘客。小女孩似乎被打蒙了,突然的,就那么木然地定在了那里,半晌没动。慢慢的,她把头深深地垂了下来。直到这时,妈妈才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她改用和颜悦色的态度,可是,无论妈妈说什么,小女孩就是低着头不看妈妈。
    谁能说小孩子没自尊呢?!
    第二天,我把这个故事说给朋友听,朋友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说,我会悄悄地伏在孩子耳边告诉她,柱子很脏,添了肚子会疼。还有,如果让别人看见她在添柱子,会很羞的,因为漂亮女孩从不这么做。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讲大道理或者深奥难懂的词。比如上面那位妈妈对孩子说,柱子上有细菌。可是,细菌究竟是什么?它跟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完全搞不清。
    前几天一位苦恼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已经上学的女儿有一个坏毛病,总是喜欢用上嘴唇咬下嘴唇,无论大人怎么说、怎么打,就是改不了。我给她出主意,请她在孩子咬嘴巴的时候,悄悄地用相机拍下来,再给孩子看,孩子看了就知道自己这样做为什么不好看了。也可以不动声色地把女儿带到卫生间镜子前,让她看正常时的自己,以及咬嘴唇时的自己。通过比较,她自然就明白哪种表情的自己更可爱了。
    当然,也不能过于乐观。有时,父母说得再怎么正确,方法再怎么得当,孩子也未必能马上改正问题,这就需要父母有平常心。因为,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那么,改正问题肯定也不会立竿见影。
    比如我家孩子,她让我崩溃的一点是,她在家从来不叠被子。好友安慰我,大了自然就好了,因为她女儿就是这样。即便要迟到了,也非得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再走。可是,现在我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还是不叠被子。一次,我绝望地问她:要怎么样你才能主动叠被子?她皮笑肉不笑地反问我: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吗?
    是啊,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吗?我哑口无言。因为怎么回答都不妥。如果我说不严重,她一定会问:那你干嘛喋喋不休!如果我说严重,她一定会说:和谐跟叠被子,哪个更重要?
    我相信,有许多父母都会遭遇到两面派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外行为规范、人见人爱,但一回到家,就原形毕露,让父母恨得咬牙。
    我曾去高中看过几次女儿,她和6个干净可爱的女生同住,6张床整齐得如同军营。如果不是床底拖鞋暴露,真的很难辨出哪是女儿的床。
    上大学后,女儿传来几张寄宿家庭的照片,她把卧室收拾得井井有条,床上被子整齐得简直让我“咬牙切齿”。我回邮件骂她两面派,她回答我:难道你想我在外面自毁形象?!
    所以,我只能说,如果不是原则问题,父母还是尽量忍耐吧。如果不愿妥协,可能只能以牺牲家庭和谐为代价。
    当然,这是我的浅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至少还有亲情
后一篇:元日 玉楼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