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制”教育法
杜梅/文
生活中,许多的家庭矛盾,都是由孩子的教育引发的。妈妈要这样管教孩子,爸爸要那样管教孩子,互不相让。吵急了,于是,一方妥协,做甩手掌柜,从此再也不管不问。
在我周围,大多数家庭的子女教育模式是:母亲为主,父亲为辅。或者反之。或者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生活。
也有境界更高的。朋友黎生的儿子从一所不起眼的高中,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大家纷纷祝贺,并跟他取经。他笑道:我家实施的是两套家庭教育。平常时期,儿子归我管教,我带着儿子打球、读书、旅行、聊天、看电影等等,怎么开心怎么玩。非正常时期(比如中考、高考期间),儿子交还给太太。太太是老师,辅导起儿子功课来一丝不苟。
我听着很新鲜,脱口而出:“你这不是‘一家两制’嘛!”
黎生顺着我说,“‘一家两制’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需要夫妻双方观念高度一致。假如观念背道而驰,就会引发夫妻大战,轻者令孩子为难,重者影响孩子世界观形成。
黎生说,他和太太教育儿子非常默契。太太管儿子学习时,他绝不说三道四,更不会一旁拆台。他管儿子时,即便有时跟儿子玩得太投入,影响了学习,太太也只是在背后抗议。所以,在儿子心里,无论是妈妈的应试教育,还是爸爸的素质教育,都很重要,没有孰轻孰重,更不会厚此薄彼。
其实,在当今教育体制下,哪个家长不明白应试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多少家长清楚,分数究竟能帮孩子走多远呢?
我看过黎生儿子的照片,小伙子长得非常帅气,一脸的阳光,令人羡慕。相由心生,试想,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笑容,脸上又如何有阳光?许多孩子成年后之所以高兴的时候也满脸木讷、心事重重,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年少时压抑得太久,已经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快乐和开心一事的存在!
当孩子离开校园和家庭后,最急需的本事是什么?当然是做人处事啊。成绩再好,不会做人处事,最后碰壁苦恼的还不是孩子自己?
黎生家的“一家两制”教育法固然可贵,但,在我看来,更为可贵的是,黎生作为父亲,能不遗余力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榜样的影响是无穷的,千教万教不如父母身教。
常有父亲抱怨,说自己为了这个家,每日累得贼死,到头来,孩子却跟自己一点都不亲。
其实,建立亲密关系很简单,那就是情感和时间的投入。即便父亲因为自身文化的缺乏,不能教授孩子什么知识或道理,但每日里的耳鬓厮磨,至少建立了父子间的信任。有了信任这座桥梁,什么样的心灵抵达不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