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孩子最忌迷信
一早,刚在电脑前坐下,就接了两个妈妈的咨询电话。
一个妈妈焦虑地说,孩子就是好动,怎么说都没用。问怎么办?听完我的建议,她轻松了许多,然后告诉我,她听过我的课,很相信我,回家一定会按照我的话来做。说完,兴冲冲地挂了电话。
另一位妈妈则忧心忡忡地问:上初中的女儿恋爱了,她看见他们在公车上拥抱。怎么办?
我问她最担心什么?答曰:影响学习。
其实,面对女儿早恋,许多父母不光担心学习,更有安全方面的担心。于是我再问:是否对女儿进行过性教育?
妈妈有些不安,说:从来没有,以为她大了自然就懂了。继而又说,她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开口谈性教育,我能不能教教她。
这就是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许多家长不单单是不懂得如何进行性教育,就是一般常识教育,也会感到困惑。这不难理解,谁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且古灵精怪的孩子呢!
让我感到忧虑和不解的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而是两位妈妈的态度:她们太信任我,从而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对孩子知己知彼,可以为孩子牺牲自己!
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在少数。在我们周遭,一些家长过于迷信并依赖所谓专家意见或书本经验。比如,许多人会在工作之余,不辞劳苦,积极参加各种家庭教育的讲座,认真阅读各类家庭教育的书籍,或向老师请教家庭教育的经验。此番热情和学习精神固然可嘉,只是,家长也要非常清醒地明白:专家或他人的经验的确重要,但,专家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专家既是权威,也是百科大全,能问答自己所有困惑。
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完全可以拿来即用的经验。有些经验或许能解决你暂时或表面的问题,但若要最终解决根本性问题,还是要针对具体对象,望闻切问、对症下药。否则,简单的生搬硬套,不是自欺欺人,也是盲目崇拜。而无论哪种,对孩子都毫无益处。
我们总是鼓励孩子,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那么我们家长自己呢?
很多人欣赏和鼓励孩子不懂就问。其实,独立的思考更珍贵。成人也一样。作为父母,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我的孩子,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似的,也没有两个孩子是相似的。如果按照经验生搬硬套,就完全忽视了自己孩子的特性。即便是大师或经典的书本经验,也要用继承和发展的眼光来看。聆听专家的意义,目的在于启发自己的智慧,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捷径,而不是低级地模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