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爱无法弥补

(2011-05-03 07:29:24)
分类: 家教随笔
有些爱无法弥补


有些爱无法弥补
杜梅/文

    电影《情迷高跟鞋》、《秋日奏鸣曲》分别是西班牙著名鬼才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和瑞典著名导演、现代电影教父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虽然电影讲述的是不同国家的故事,但主题是相似的,两部电影讲述的均是母女之间爱与恨的隔阂,就连故事情节都非常接近。
    《情迷高跟鞋》中的蕾贝嘉,对自己的明星母亲的感情充满了矛盾,可谓既崇拜、敬畏,又爱恨交织。母亲因为忙于自己的事业,不仅没有给予她正常的关爱,也没有回报给她同等的爱。长大后,蕾贝嘉依然崇拜母亲,同时也极力想超越母亲。为了证明自己不比母亲差,蕾贝嘉故意嫁给了母亲过去的情人。《秋日奏鸣曲》中的伊娃,同样也在相似的缺乏母爱的背景中度过童年。直到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伊娃仍怨恨妈妈小时候没有给予她应有的母爱。
    两部电影都看得非常沉重,然而又发人深省。
    有些爱永远无法弥补,只能抱憾终身。
    蕾贝嘉无法面对不再爱自己的丈夫,于是将其杀掉,母亲则抱着补偿的心理顶替了女儿的杀人罪。而伊娃的母亲也在心碎中再次离开她,像她小时候那样。
    人类的情感是相似的。多年前,曾经采访过一位作家,她说当年为了写剧本,体验生活,不得不把女儿送到农村奶奶家生活了几年。当母女俩再相聚时,时间的墙已无奈地阻隔在她们中间,直到女儿上研究生都不能原谅妈妈。
    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人生最大的恐惧恐怕就是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的离开,却毫无办法。无论父母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亲子分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都是致命和终身的。而被父母“遗弃”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心硬如铁。不客气地说,心硬如铁,也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社会新闻里常有这样既尴尬又悲情的爆料:孩子离家几年,从不跟父母联系。或者,年迈父母千里寻子子却不见。每每面对这样的新闻,除了唉声叹气,实在别无话讲。所有的果,都连着一个因。为什么有些人,情愿当孤儿,也不希望有个家呢?
     “遗弃”有两种。一种是生活上的“遗弃”,因为父母无法亲自照料孩子,不得不分开各自生活;另一种是精神上的“遗弃”,虽然亲子还在一起生活,但完全没有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
    如果“遗弃”有罪,在我看来,可能精神上的遗弃罪名更大,因为它对孩子的心灵创伤更甚。
    伊娃的丈夫如此告诉伊娃的母亲:伊娃没有爱的能力。
    缺乏爱的能力的人,既不知道如何爱人,也不知道如何被别人爱。不会爱的人通常也缺乏正常的判断能力。就像《情迷高跟鞋》里的女儿蕾贝嘉,跟母亲的旧情人结婚,明明是为了报复,却以为是爱。而当爱的颜色褪去,自己很难接受,只好失去理智将丈夫杀死。
    爱与生命一样,一旦失去,永不可弥补。
    过去的,就过去了。
    像时光,像流水。
    可以缅怀,但无法回到从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50年后再相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