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牙齿与孩子

(2011-01-09 13:46:04)
标签:

杜梅

育儿

教育

分类: 家教随笔

2008年年底,我破例休息了20天,游走了四个省。刻骨铭心的事情有两桩,一是在北京牙疼,二是在桂林上吐下泻,几乎挂掉(自己以为)。都是生命中的第一次,因此谓之刻骨铭心。

在北京牙疼时,一时找不着牙医,只好去药店买了止疼骗(片)。吃了止疼骗,以为好了,因为真的不再疼了。于是,掉以轻心,回深圳后就忘了此事。

但是,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惊讶地发现,那颗牙齿松动了。这让我感到不安,于是,某天刚好经过社区医院,我便走了进去。社区医院的年轻牙医诊断后说:“去大医院看吧,我处理不了。”碰到如此谦虚的医生,我的焦虑只能不减反增。我问医生:我这颗牙保得住吗?医生含糊其辞:很难说。他还告诉我,即便去大医院治疗,也不是一两次能治好的,至少要好多次,“谁让你连自己的牙齿都不重视!”见我发呆,他不轻不重地跟我开玩笑。

即便情况如此严峻,我还是没有立刻就去看医生,而是又拖了几个月。几个月后,在红会医院,医生告诉我,你至少得来四次以上。那段时间太忙,于是,我只去了一次就放弃了。

新年第一天,我惶恐地发现,那颗松动的牙齿不但摇晃得更厉害,还蛀了牙。

这一次我没敢再拖延,2号一早就去了医院(没在元旦当天去医院,是迷信,害怕这一年都要跑医院)。

现在,我已经治疗了两次,都还在进行根部清洗和牙龈消炎。仅此两次,就花费了500元。估计大头的还在后面。因为医生说,我还得做烤瓷牙把牙齿给包起来。

不去医院不知道,现在牙齿不好的人太多了。第一次去医院,我多了个心眼,早上七点半就到达了医院,就这样,我还只是排在了第七号。

两次看牙医,我问得最多的就是:医生,我这颗牙保得住吗?我知道自己很无聊。既有今天,何必当初啊!

可是,我的担心是真实的。你想啊,我还有一半的人生没开始呢,怎么能这么早就牺牲掉一颗牙齿!

所以,感触也是很深的,有些东西非得快要永远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早干什么去了?想想,真后悔啊!我曾经有那么多次机会,只要稍微重视一下,就不会落得今天面临拔牙的境地。

中午去发廊,一个妈妈押着十四五岁的儿子来理发,儿子非常不情愿,在门外磨蹭着不肯进来。妈妈唠叨不已:“看你的头发长的,像个小流氓了。又不好好学习,几门功课不及格。怎么看,你都不是读书的料!”说完,转向理发师傅:“师傅你收徒弟吗?干脆让我儿子跟你学理发好了。”师傅大概见惯了此类妈妈,只笑,不答话。儿子漠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置之度外。

妈妈沉默了一小会,又说:“你究竟要怎么样呢?”看来,刚才在家里已经有过一番长谈了。

儿子突然就烦了,闷声闷气道:“过完年,我还回奶奶家!”

“你总不能一辈子跟奶奶过吧?以后怎么办?种田吗?”

“就种田!”

原来,他上初中才回到父母身边,难怪母子俩的关系如此疙瘩。

我不由感慨万千,这位妈妈的行为,多么像我对待自己那颗无辜牙齿的态度啊——以为它好好地长在那里,却不知道,它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口了;等待问题摆在眼前时,就连神仙都回天乏术了。

孩子与牙齿都是人生不可以掉以轻心的大事啊!

在此提醒各位,一定要重视牙齿,最好每半年洗牙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不然感到痛心疾首时就迟了。

至于孩子,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跟孩子说说话,至少每周也要跟孩子谈一次心。如果每次一周也不能保证,那么,一个月一定要有一次,这是你爱孩子的底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