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多数人在绝望中的本能是一致的:明知毫无生机,却也只能向前走,似乎唯有走下去,我们的内心才能获得安宁。
《冬天的骨头》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一部美国电影——确切地说,是一部关于美国穷人的电影。深刻、悲伤、无奈,却又隐约充满着希望,看完令人唏嘘不已。
这部好电影就是“Winter's
Bone”《冬天的骨头》。本片获得了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剧情片的最高大奖,编剧德布拉·格兰尼克和安妮·罗西里尼以本片获得了影展的瓦尔度·绍特剧本奖。
尤其值得赞许的是,演员非常棒,20岁的女孩詹妮弗·劳伦斯,把17岁的“蕾”演活了,以至,你很容易地想:她是不是在本色表演?其实,里面每个演员都很棒。我理解的棒,就是表演真实、可信,打动观众的内心。
美国电影,习惯被我们称之为大片,原因是,美国电影拥有自己的一套别人无可复制的模式,恢宏、高科技,虽让人耳目一新,想想却也不过如此。所以,我认为,美国电影的无可复制的模式,其实也是限制它的致命的模式。毕竟,再高明的“手法”都是有限的,观众总有厌烦的时候,然而内容却可以是无限的。这部《冬天的骨头》以其令人几欲窒息的苦难姿态,改变了我对美国电影的偏见。
如果一定要一句话点评影片,那就是:身陷艰难,虽然我们不知该如何前行,但我们知道,我们不能停止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