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爸”方学荣的育女经(下篇)

(2010-10-11 11:57:22)
标签:

家庭教育

脑科学

教育

分类: 好爸好妈

10月12日《家教周刊》7版人物故事

 

“牛爸”方学荣的育女经
他用“脑科学”把孩子送进世界顶尖学府(下篇)
本报记者  杜梅

 

 

探索就是自我发现
    
    记者:您一直提倡让孩子自主学习、探索,请问探索精神对孩子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

 

    方学荣:人天生就有一种强大的探索精神。让孩子探索,就是要孩子自我发现,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然后对周围世界产生好奇,开始思索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现在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设计好人生。10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就许愿要上哈佛,要做律师,这实在是孩子的悲哀。
     童年就为孩子设计好人生,实际上是给孩子建造一个“鸟笼子”,限制了孩子关于梦想的飞翔,扼杀了孩子探索的本能以及“自我发现”的机会。在“鸟笼子”里长大的孩子,即使将来上了什么名牌大学,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学习是多方面的。真正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因为,人天生就具有学习和探索的基因。学习改变大脑,大脑反过来又促进学习。从大脑本身来看,即使人在睡眠的时候,人的大脑也同样在工作。明白了这些,我们才会有终生学习的决心、毅力和动力。
     探索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成功、会学习的人,探索还会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人类天生就是具有强大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所以,父母应让孩子把人的这种探索本性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想象、探新和创造能力。
    但是,枯燥乏味的东西很难引起我们大脑的注意,所以,好父母实际上就是,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大脑,从而使孩子产生提升智力的热情,从内心产生求知、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孩子们有了这个激情后,就会主动学习、自然地去探索自己的周围世界。
    
    如何化解嫉妒?
   
    记者:嫉妒心每个人都会有。您的大女儿被麻省理工早期行动录取,后又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这是否会让两个妹妹感到压力,从而产生嫉妒姐姐的心理?

 

    方学荣: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与人友好相处、关心别人、关心自己所在的学校、社区,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在申请美国好的高中和大学时,个人品德、社区服务与学业成绩、标准入学考试一样重要。
     研究“脑科学”让我们发现,影响孩子与人交往或与其他同学关系的主要障碍,来自人的嫉妒心理。嫉妒不仅让自己不愉快,也会让别人不愉快。
    嫉妒的副产品是“攀比”。人家什么好,我就要什么好;人家有什么,我就要有什么。就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长处,做最好的自己。所以,嫉妒、攀比会使人活得非常累,不快乐也不幸福。
    然而,要真正克服嫉妒心理,并不容易。因而,我们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嫉妒这个敏感的问题。我们的三个女儿,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她们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取长补短,养成包容的品格。我们家曾经很公开地讨论过有关嫉妒的问题。我们会把嫉妒带来的危害分析给孩子们听,告诉她们,每个人的大脑不同,每个大脑的优势也不同。所以,根本没必要攀比,攀比只会失去自己,让你成为别人。
   
    过程比结果重要

 

    记者: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考上好的中学和大学。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心情。父母应该怎么办?

 

    方学荣:还得回到“脑科学”原理上来。我们知道,会学习、读书,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成绩。而会学习、会读书要靠大脑的运作。
    父母希望孩子考好中学和大学,本不是坏事。问题是,他们只注重考上“名校”这个结果,忽视了得到这种结果的过程,错在本末倒置。我们认为,无论做什么,首先应重视和享受过程,有了好的过程,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我们的三个女儿考高中时,我们只要求她们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想要学习的学科、想要做的事,没有要求她们必须上什么学校。因为没有压力,学习对孩子们更多的是享受。
    所以,我的建议是,父母应尽力为孩子解脱精神枷锁,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让孩子从一切因功利而产生的压抑和焦虑的心态中走出来,鼓励他们自由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当你真正信任了孩子,同时学会发现孩子的优势,积极鼓励他,孩子一定不会辜负父母期望的。

 

    犯错是成长的代价

 

    记者:您反复强调:父母要鼓励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成长离不开走弯路。当孩子犯错后,父母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问题?
   
    方学荣:我们在三个女儿很小的时候,一方面告诉她们: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后果。所以,自己做的事,自己要付责任、承担后果。另一方面,我们告诉自己: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孩子能否从错误中学到些什么。当孩子犯错后,我们会心平气和第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帮助她认识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有了小时候的这些失败和教训,孩子也许就能学会避免犯大错误。
    此外,错误或失败是孩子探索事物本质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因为有了失败,因而也就有了创新。所以,好父母并不害怕孩子出错。
 
    冒险是对自己的挑战
 
    记者:您总是鼓励孩子尝试冒一点没有危险的险。理由是什么?冒险尝试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方学荣:今年暑假,二女儿考上耶鲁大学后,我们鼓励她去了趟战火纷飞的中东,访问了黎巴嫩和叙利亚。朋友们知道了都很担心,但我们很放心。因为,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在鼓励孩子自己闯天下的时候,已经教会她们如何评估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办法。
    平时,我们也鼓励孩子们邀请朋友一起度周末、暑假,或去探索大自然,还鼓励她们自己去找暑期工作。
    在学业上,我们鼓励孩子选些“难的、有挑战性的课程”,这样的选择,风险是可能得低分,但孩子因此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能力选这样的课,怎样接受这样的挑战。
    冒险是对自己的挑战。只有对自己挑战,才能超越自己。而且,冒险也是运动大脑的最好机遇,这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和决定。比如,孩子要学会如何分析风险,计算风险,后果怎样,自己能有什么补救办法等。

 

    责任感就是进取心

 

    记者:您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也就丧失了爱心和进取心,所以,平时你们会要求孩子们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您的二女儿今年暑假来中国,给你所在社区的孩子教授了一个月的英语。你还在周末,带她去大梅沙海滩捡垃圾。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方学荣: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一直希望孩子成为世界公民。人类已经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我们不仅要爱家,爱乡,爱国,而且要爱人类,爱人类生存的地球。但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学会从小事情做起,从关心自己周边环境,关心社区做起。
    我们的三个孩子从小就乐意做社区服务。比如到幼儿园为小朋友朗读,帮不懂英语的父母学英语,自愿做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即使自己面临非常紧张的学习,依然会挤时间去社区做义务活动。比如,大女儿在MIT一直在教当地贫穷孩子学习SAT(美国大学入学标准考试),二女儿刚进耶鲁大学,就参与到帮助当地公立学校的孩子学英语和踢足球的社区服务。三个孩子,只要去海滩,就会不假思索地捡垃圾。她们认为,这不仅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自己,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好父母是怎样的?

 

    记者:最后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您看来,好父母是怎样的?

 

    方学荣:好父母首先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无论是谁,他最重要的资产,就是自己的大脑。“脑科学”对子女教育的最大贡献就是,它提醒父母,要做对孩子大脑有利的事,不做对孩子大脑有害的事。所以,好父母应掌握一些“脑科学”的原理,明白脑的结构、功能以及脑是怎样运作的。学会利用这些知识,协助孩子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给孩子空间和时间,不给孩子有任何过度的压力和恐惧;也不强迫孩子做任何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为孩子包办一切。一句话,好父母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自然发挥和发展,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独立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