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出中体验孩子成长的快乐
——访蛇口学校校长邓晋标
本报记者 杜梅
“奥斯卡最佳爸爸奖”
2005年8月,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个城市,礼品店里,一个中国女孩,正在和自己夏令营的同学挑选礼物,准备带回国去。已经逛了好几家店了,女孩为曾祖母、祖父、祖母、母亲以及其他亲属买到了合适的礼物。唯独父亲的礼物让她犯了难。同学说:“不就是件礼物吗?干嘛愁成这样?随便给你老爸买样东西,他都会喜欢的。谁让你是她的宝贝呢!”
女孩不听劝告,依然执着地找寻着。“我一定要给老爸买件最有意义的礼物!”她在心里如此告诉自己。
突然,女孩被一件礼物深深地吸引了,她拿起礼物检查了一下品质,然后紧紧地抱在怀里,迫不及待地付了款,深怕有人来跟她争抢。
此后,这件礼物就成了女孩一路上重点保护对象。
两天后,中国,深圳,蛇口的一个家庭里,女孩面对亲人,不顾近20小时的飞行,拿出礼物,一一分送。当她把精心包装好的礼物递到父亲的手里时,父亲微笑着道谢,然后在女儿期待的眼光中,慢慢地打开礼品盒。礼物是一尊“奥斯卡”奖杯。但是,又绝不是一尊普通的奖杯。因为,当父亲轻声读出奖杯上的那句“BEST
DAD”后,眼角顿时挂上泪花。“奖给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女孩子由衷地对父亲说。
爱,要适度、适时
被女儿认为是
“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的邓晋标先生,是蛇口学校的校长。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只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认为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用心,切忌用简单、机械的方式去爱孩子和处理孩子的问题。
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认识:给孩子的爱越多越好。邓先生说,其实真正的爱离不开三个原则。首先,父母的爱,要适度、适时。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深刻地体会什么是爱。一次,女儿生病,发烧了几天后,病情略微好转,食欲也恢复了一点。女儿告诉爸爸:想吃“老鼠粄”(注:一道菜)。这时已是晚上9点,而且外面正下着大雨,可是邓先生听了二话没说,马上打的从蛇口赶至南头一家客家餐厅,买回女儿想吃的“老鼠粄”。
时至今日,女儿仍牢牢地记着这件事,每次说起,都会感动不已。
做严父,也要做慈父
生活中,人们常以严父慈母来形容父母各自承担的角色。可是,单纯的严父慈母通常会造成教育效果弱化,没有严父的严肃和慈母的“唠叨”
又可能出现职责不到位的遗憾。邓先生的体会是,父亲不能总是板着脸,时时都在教导孩子,有时也要做慈父,平时该随和时要随和。这样,孩子在你面前,就能直抒胸臆,就不会有压力,从而压抑自己。严父产生的敬畏感会让孩子严格要求自己,而慈父的“提醒”,明显弥补慈母“唠叨”带来的局限,让“唠叨”发挥教育作用。这是第二个要把握的原则。
父母要把握的第三个原则是:对事要严格。女儿初中时,有段时间,喜欢一边聊Q,一边写作业。邓先生发现后,提醒了两三次,女儿依然故我。于是,邓先生严肃地对女儿说:一边聊天一边写作业,到底对自己的学习有没有影响,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你自己评估一下,一个星期后,我找你谈话。他要女儿思考三个问题:1、边聊边学的效率的高低;2、聊天是否能真正改善自己的心情?3、QQ的作用是什么?
一天下午放学后,女儿说:“爸我想跟你聊聊。”邓先生判断,女儿肯定思考过他的问题了。于是他对家人说:“饭做好了你们吃,不要打扰我们。”
邓先生一手拿纸,一手拿笔,关上门,在女儿面前坐了下来。
因为有几天的准备,加之知道这次谈话的严肃性,女儿非常慎重地一条条地摆出自己的观点,足足说了一个小时。邓先生认真地听着,一条一条地记录着。等女儿说完,他开始逐条回答女儿观点,正确的,认同赞赏,不正确的,指出问题所在。最终,女儿在父亲耐心的说理分析中,认清了原本较为模糊的观点,原本不高的认识也提高了,原本有些动摇的观点也得到了巩固。就这样,又一个小时后,父女俩轻松愉快地结束了这次谈话。
通过两小时的谈话,女儿对QQ的作用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当后来同学得知邓先生限制女儿聊天、调侃他太老土时,女儿却说爸爸的观点非常正确。此后,她对QQ聊天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的认识,不再受同学的影响。
让邓先生感到欣慰的不仅是QQ聊天问题解决了,更重要的是女儿已经懂得如何权衡利弊,也提高了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
“真正用心的父母,不但懂得谈话技巧,同时也懂得谈话内涵的重要性。”邓先生总结说。
好父母要甘愿奉献
尽管学校提供早餐,然而,无论多忙,邓先生每天都会很早起床给女儿和太太做早餐。他说很难理解那些让孩子自己在街头摊点解决早餐的父母。难道为人父母者不正是在付出中体验孩子成长的快乐、在孩子成长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吗?
作为一校之长,邓先生对孩子的早餐钱有着深深的无奈。他说由于一些孩子父母不做早餐,每天给孩子三五元钱,孩子吃得不卫生,甚至不吃早餐,手里就有了闲钱,因而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去网吧等。
做父母,实际就是做榜样。父母做到位了,孩子就不会差。好父母要甘愿奉献。如果父母不舍得放弃自己的爱好(比如打麻将等),就无法严格要求孩子。因为当看到父母嘴上说一套,实际上又做一套时,孩子是很难欣赏自己的父母的。而没有欣赏,就没有信服。
那么,怎样才算是好父母、好家长呢?邓先生的答案是:通情达理,关心孩子,信任老师,尊重教育,懂得沟通。说到这里,邓先生忍不住给记者看了一条手机上的短信,这是一个家长发给其孩子班主任老师的:
某某老师:某某某的语文书有着落了吗?那天,他的书没有带离教室,而且写有重点作业在里面,还拿到讲台给同学抄写。我要求老师在这几天内想办法,把被拿的书找回来,维护班风班纪,给人安全感。谢谢……
邓先生说:“沟通很简单,就是让交流的双方都感到平等和舒服。而这个短信看起来有礼有节,实际上却高高在上。其实事情原本很普通,孩子语文书丢了,家长着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吗?显然不是。我们的老师受点委屈没什么,我担忧的是,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也习惯用这样强势的方式行事,孩子无形中肯定就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邓先生说自己女儿也曾经遇到一件事:一次,女儿和同学烧烤。同学打闹时,烧烤叉不小心烫伤了她的脸。他闻讯赶至,马上把女儿送到医院医治。过后,既没有找学校讨说法,也没有找同学家长要赔偿。“本来只是一个意外,如果一定要斤斤计较,就会折腾出许多事来。”他说。但是,他并不认为女儿这个亏就吃定了。“如果我们认真对待,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那天,从医院回到家里,邓先生首先安慰女儿,经过医生医治,脸上的伤,已经不会有问题了;其次,同学不是故意的,要原谅同学;其三,虽然自己没有和同学打闹,但你也可以提醒他们,更要知道身边存在安全威胁啊。最后:事情已经发生,要学会乐观面对。“通过这样的启发,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自然就懂得如何处理事情。”
情商是一辈子受用的
作为一名校长,邓先生当然喜欢给学校带来荣誉的孩子,但是,对看多了眼高手低的孩子的他来说,内心深处,更喜欢那些外表看似平平,内心却富裕无比的孩子。“智商高,能帮助孩子考好大学,但是,情商高却能让人一辈子享受生活的快乐。”
邓先生的女儿如今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读大一。除了学习,她还担任学校许多职务。热情乐观的她,热爱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专业,和同学关系融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今年暑假,她还计划去支教。
邓先生说,无论是从父亲还是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自己对女儿都很满意。因为女儿在习惯、品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均衡的发展。尤其在情商发展方面,女儿让他感到深深的自豪。比如,现在许多孩子都不愿和父母出门做客、旅行,但是他的女儿刚好相反。她非常喜欢和家人相聚,也特别乐意照顾家人。每次回到家乡,总会去陪90多岁的曾祖母说说话、聊聊天,逗曾祖母开心。她还开玩笑地提醒父母,不要光给钱,就以为是在关心曾祖母了。他相信善良、有孝心、乐观的女儿一辈子都会很快乐。
记者也深信,有这样美好品质的女孩,未来生活一定会非常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