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他就要理解他

(2010-01-14 15:30:00)
标签:

家庭教育

沟通技巧

亲子关系

理解

青春期

杂谈

分类: 家教随笔

爱他就去理解他

 

    爱,绝对没有统一的内容或形式。男人爱女人是这样,女人爱男人又是一样;父母爱子女是一样,子女爱父母又是一样,无一可以例外。甚至朋友之间,也绝对不是,我这样爱你,你就必须这样爱我。

    即便是父母爱孩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否则,大家一定不愉快。比如,父母给孩子最初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呵护,这时由于,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安全感非常重要。“我要跟你在一起”是这个时期孩子最强烈的心声。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因尽可能地陪伴他。

    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好的爱,就是理解。要是父母不懂得与时俱进,仍然用呵护的形式来爱他,他一定非常抗拒。因为,你拒绝看到他已经长大。

谁都反感别人忽视自己长大。

    理解孩子就要试着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待世界,而不是用你自己的眼睛。你的眼睛阅人无数,看尽尘世喜怒哀乐以及潮起潮落,你不可能再用激动和新鲜的心情看世界。而孩子则不同,在他眼里,世界发生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鲜活、充满诱惑。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理所当然地想尝试一切!

    有人说,我们要蹲下来才能看清孩子的世界。这话有道理,但还不完全。因为,从物理上看,即便你蹲下来,你的认知也不可能回到孩童时代。所以,我想说的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即便他看不懂孩子的世界,他也会尽力、试着去理解。这就是那句话:我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意见的权力。说白了就是:我不赞同你的看法或做法,但我尊重你理解你。

    不过真正做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通常而言,我们的行为总是跟着心一起走。现在,我们的心是这样认为的,但,我们却要那样做。矛盾中,要想做出一个理智的决定自然就不容易。这时,就需要父母牢记两个字:理解。

    比如我。去年国庆节,黄月亮和一位网友结伴去了上海,参加东方神起的演唱会。当黄月亮第一次向我提出这个要求时,我的内心是非常挣扎的。原因有经济上的考虑(仅门票就要1280元),也有安全上的担忧(她才14周岁)。但是,最终我还是同意了。

    原因很简单,我想到了四个字:年少轻狂。作为一个标准好孩子,黄月亮非常听话。好到什么份上?用她自己的话说:既不叛逆,又不早恋!有一次,我们俩聊天,我问她有没有翘过课,她突然激动起来:“我倒是想啊。可哪有机会呢!小学你要求我放学就回家,初中学校门卫管得又那么严,高中吧,又住在那鬼不下蛋的地方,我怎么翘课?翘课后又能去哪里!?”

    作为一个曾经年少轻狂过的人,我听了非常同情她。记得当时我这样嘲讽她:“天哪,你的学生时代简直没有可书可写的地方。”我的嘲讽是认真的。我不希望她太守规矩。太过规矩的人生,除了平淡,毫无趣味可言。这时,我已跳出母亲的角色。

    也许是这样的想法占了上方,随即,我开始帮忙买演唱会的门票、落实机票、酒店等。

    但是,我也简洁地告诉她:只此一次。因为高中时间宝贵。

    很快,时间来到了2009年年底。元旦前两天,黄月亮告诉我,31日要跟同学去圣庭院酒店包房唱歌,狂欢守夜。略一思考,我也痛快地答应了。作为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我是多么希望将来无论她走到哪里,内心深处都能永远保留一份深厚的同窗情谊。而明年她们就高三了,不可能再有心情开展这样的活动;再有,8月她也要离开同学去美国留学,这可能是她跟高中同学最后一次集体活动。

    那晚,黄月亮疯到凌晨1点才回家,是跟另外两个男同学合伙打的回来的。两个男生非常绅士,一直把她护送到家门口,看着她进了楼道才离去。

    所以我认为,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许多时候,我们不同意孩子的要求,无非是因为我们不放心孩子的安全。假如你能听听孩子的具体安排,对他不完美的计划再给予一定的建议,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经常对黄月亮说的一句话是:我相信你。坦诚地说,这四个字背后有许多担忧,相信没有父母能完全放心孩子。但,无论如何,我会说服自己,让自己试着去理解她,哪怕我完全不赞成,我也不会逼迫她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来做。

    我们的好关系就是这样慢慢培养起来的。我相信,直到我老朽,黄月亮都会跟我说她的心里话,因为她知道,我会一直支持她,至少能理解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她有许多梦想
后一篇:走马凤凰古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