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名人,也要做有用的人
她叫高楠,今年10岁,龙岗区清林小学六年级学生。除了正常上学,每周她还有以下课程安排——
周五下午:4:30-5:30,钢琴课;19:00 -20:30 美术课;
周六上午:新概念英语;下午:拉丁舞;19:30-21:00,书法课;
周日上午:新概念英语;下午作文兴趣班;
周一晚上:长笛课。
相信不论谁看到这份兴趣班学习安排时间,都会情不自禁地问上一句:孩子怎么受得了?接下来那句肯定是:把孩子逼成这样,父母期待也太高了吧了!
可是,假如我告诉你:以上安排都是高楠自己的主意,你会作何想呢?假如我再告诉你:本来她还要学象棋和围棋,只是妈妈坚决反对才不得不放弃,你又会怎么想?假如我还告诉你:即便如此忙碌,她的功课仍在班上名列前茅,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假如我忍不住还要告诉你:小小年纪的她,学一样成一样——拉丁舞、书法、钢琴、模特和朗诵都在省市获得过很高的荣誉,除了惊叹和羡慕,你还会怎样呢?
寻梦深圳
有人说,遇到一个操心的孩子是常态,而遇到一个不操心的孩子则是父母的幸运。这句话对易薇夫妇来说再贴切不过了。“女儿的确很少让我们操心。”提起高楠,妈妈易薇露出欣慰的微笑。
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老人的诗说到了易薇的心坎里。面对别人羡慕的眼光,她和丈夫坦然以待。因为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女儿所取得的每一丝进步,无不浸透着全家人的艰难付出。
2004年,对许多人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年份。而对易薇一家,这一年注定非同寻常。因为,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在这一年悄然潜入他们的心怀。为了这个梦想,他们激动过,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开始了行动——易薇独自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来深圳求学,他们认为飞速发展的深圳一定也会让女儿成长得更快、更好。
那时,易薇是家乡江西某地的一名教师。她深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母亲,她更爱自己的孩子。而所有母亲最大的美梦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于是,易薇放弃了公职,在丈夫的支持下,来到深圳,然后选择房价相对不高的龙岗区作为自己未来的家——在亲戚们的帮助下,她支付了首期资金,买下一套房子。
女儿高楠也顺利地插班进入清林小学二年级学习。
而丈夫高岸华,依然留在江西,为她们母女的后勤保障辛勤地工作。
坎坷中成长
“没想到困难那么大,早知道有这么难,恐怕就不会来了。”说起刚来深圳时的艰辛以及一家人两地生活的种种不易,易薇非常感慨。
那时,高楠年纪还小,身体也不好,经常在下半夜发烧,一发烧,易薇就非常紧张,就得抱着女儿去医院。而往日在江西,这个时候总会有丈夫陪伴在身旁。
后来,易薇积累了一些经验,她从医院买来一些常用药,如果孩子情况不是很严重,就自己当医生,为孩子医治。尽管如此,易薇仍无法放松。因为现实情况使得她不得不在承担起母亲职责的同时,也承担起父亲的职责。偏偏这时女儿的学习也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个困难一度使得她产生退缩的念头。
由于情况不同,江西大多数地区的小学生都要到三年级才开始英语教学,而深圳则从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教学。作为转学插班生,高楠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和打击:英语学习跟不上。
怎么办?高楠泪眼汪汪地看着妈妈,妈妈也伤心地看着女儿。“选择深圳错了吗?”伤心之余,易薇动摇了,尤其想到原本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如今分居两地,艰难度日,她不禁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好在爸爸是理智的,当母女俩无助地给他打去电话时,他及时地给予母女俩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冷静下来的易薇也再次鼓起了勇气。她向老师讨教学习英语的好方法,鼓励女儿奋起直追。经过母女俩不懈的努力,高楠的英语成绩很快赶了上来,并且始终在班级保持在一二名的前列。
而英语学习仿佛打开了一道魔咒,从此,高楠各方面进步都很快。现在,她已是学校明星式的学生,除了学习优异,还担任了许多职务,不仅是学校广播部的部长、大队部宣传部部长还是班级学习委员。最近还当选为学校
“清林杰出学生”、2007-2009年度龙岗区“优秀少先队员”。班主任老师评价她是“清林小学的骄傲”,惊叹她“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多非凡的本领”。
高楠自己则认为很平常,她说:“我不过是兴趣比别人多一点而已。”
好教育不以分数为杠杆
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但是,理智的人都很清楚,一个人若想真正做成或做好一件事,仅有兴趣显然远远不够。
易薇的邻居曾对她说:“每天晚上,我们都是听着高楠的琴声入睡,早晨听着她的琴声醒来。”
高楠的确很刻苦,非常自律,做事也很有条理。事情这么多,就是大人也难免出错,可她总能把自己的事安排得非常妥帖。很少会因为安排不周,脚忙手乱,最后潦草行事。
比如,周六周日,有时她也想跟同学出去玩玩,逛逛书店。假如安排了这样的活动,她就会提前在学校课间时间,或者周五晚上,练过钢琴后,完成一至两门功课。
“她学习上基本不要我操心。”易薇说,“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小时候多用点心,培养起好习惯,大了自然就省心了。这样,即便将来不做名人,也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可是,许多家长对此非常困惑,他们说自己并没有少操心,可为什么就是不能达到好的效果呢?
易薇谦虚地笑道:“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很关心女儿,女儿也很信任我。所以,学校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知道,因为女儿会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我们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好关系胜过好教育。好教育不以分数为杠杆。尽管女儿如此优秀,易薇却并不看重分数。她说成绩固然重要,但相比起来,人品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没有同情心,无论多优秀,充其量也只能是个名人,而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更能彰显出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
基于这样的考虑,3年前,在妈妈的建议下,高楠用自己的压岁钱资助了一名贵州山区的学生。高楠称呼这名学生为哥哥,哥哥每学期都会向高楠和妈妈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令人欣慰的是,去年,这位哥哥已经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这件事让高楠特别有成就感,同时,她也深深地感到:帮助别人是种幸福。
对别人要好,对亲人更要好。易薇说,她是在传统家庭长大的,所以非常重视亲情。她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亲人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人,最需要关心的人。去年,高楠的奶奶去世了,高楠伤心之余非常后悔,也非常震惊。以往每年回老家过寒暑假,奶奶都会微笑地站在院子迎候她,她以为奶奶会一直都会在那里等她。她没想到,有一天,爱我们的人会永远离开。从此,高楠非常珍视亲情。有一天,妈妈要给太婆婆打电话,而高楠有事要出去,于是她叮嘱妈妈:假如我不在,你一定要代我向太婆婆问好。
爱是永远的教育
易薇说,看到女儿如此懂事、富有爱心,她很开心。她说,心中有爱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有一次,高楠发表了一篇文章,拿到稿费后,她要把钱送给老师。老师惊喜之余非常感慨,因为通常孩子拿到了稿酬,首先想到的人都是爸爸妈妈,还从没有孩子要把自己的稿酬送给老师。而高楠的想法则很简单:“是老师培养了我。”
由于妈妈没有工作,从房子的按揭到高楠的各种学费,再到家里所有生活开支,均要靠在江西工作的爸爸来支撑。因为看到爸爸挣钱不容易,高楠从不和同学攀比吃穿。有时妈妈要给她买衣服,她也会提醒妈妈尽量买便宜的。可是,高楠对妈妈却很大方。有一年,外婆给了高楠200元钱,高楠看到妈妈脚上穿的凉鞋破旧了,就自己跑到商场给妈妈买了一双新鞋
今年母亲节,班上许多孩子都准备和父母在酒楼吃饭,高楠回家后跟妈妈也说了此事。妈妈听了,问她:“你是不是也想去酒楼吃饭?”高楠想了想,问妈妈:“这个月,咱家银行里的钱够吗?”
所有孩子想往的事,高楠都想,这是她作为孩子应有的天性和权力。但是,她不会任性妄为。这是小小年纪的她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地方。也是易薇作为母亲给女儿不同于他人的家教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