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拒绝的母爱

(2007-10-27 17:42:38)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初中生家教

分类: 家教随笔
 

被拒绝的母爱

 

下午,接到一位老先生的电话,问:发表于10月3日头版的《爸爸妈妈,请不要离婚》一文,能否再在特区报或商报上转载一下。

 

我笑着告诉他,不同报纸关注的重点不同。即便是我们报社的老总,也没有权力要求别的报纸转载自己报社记者的文章。

 

老先生非常失望,但很快又表示理解。原来老先生是看了《爸爸妈妈,请不要离婚》一文,觉得这篇文章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因此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它。

 

经过交流,我了解到,老先生的儿子、儿媳妇离婚已有一年,10岁的小孙女现在跟着他们老俩口生活。一天放学回来,小孙女悄悄塞给老先生一张报纸。老先生觉得奇怪,因为孙女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举动。看了报纸,老先生才明白了孩子的心思。

 

我是个感性的人,尽管类似的电话每天都会接到很多,仍无法置之度外、谈笑自如。那些与我无关却又时刻牵动着我的神经的孩子们,那些正在衰老却仍在为子女担心、发愁的天下父母们,面对他们的哀愁与绝望,我是那样的束手无策!

 

一位美国朋友曾这样向我描述“家”:他用笔在纸上画了三根柱子,说,一根代表丈夫,一根代表妻子,另一根代表孩子。然后他画上屋顶,解释道:完整的家必须是这样相互支撑着的,无论缺少哪一根柱子,家都会顷刻间倒塌。看到他这样解释家,当时我特别吃惊,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开放、自由的美国人心目中的家。这样的家与我们中国人又有什么区别?由此可见,人类虽有肤色、种族之差异,但对家的依恋和重视完全是一致的。

 

 昨天日记里的咪雅同学,也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后,她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一次,她妈妈托老师捎给她一些物品,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拒绝道:“我不要那个女人的东西!”

 

当黄月亮回家说给我听的时候,我是很难过的。如果不是受伤很重,孩子怎么会拒绝母亲的礼物?不知道那位妈妈和女儿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误会,以至彼此形同陌路。

 

也是在上星期,一个孩子在短信平台上给我留言:救救我!我爸妈吵架了,爸爸砸坏了一个茶几。他们还要离婚。怎么办?第二天,又发来一个短信:请快点告诉我怎么办?!他们已经好几天没有说话了。我很害怕!

 

通常我们的回复会集中到报纸版面上进行,但孩子的呼救声让我无法忍受,我只得安慰性地做了单独的回复。

 

我想大多数父母看了这样的留言都会心痛不已。可是,心痛归心痛,仍然还是有许多父母漠视孩子的存在,甚至无视正在替他们的关系担心的孩子的焦虑心情。他们告诉孩子:读书去!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可是他们忘了:胳膊折了连着筋啊。如果面对父母即将破碎的婚姻,孩子仍能丝毫不受影响地读书,这样的孩子不是冷血也快是超人了!

 

我始终觉得,有结婚就有离婚。因此离婚也不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但是,为了孩子,人们还是要慎重再慎重。毕竟孩子是父母婚姻中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