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书画大展·相约4月9日兰亭书法节

分类: 文化生活 |
徐渭书画大展·相约4月9日兰亭书法节
跟着徐渭看书画
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
主办单位:故宫博物院 绍兴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绍兴市文物管理局 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016年4月9日-7月15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绍兴市兰亭书法博物馆
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一位绍兴人眼空千古、独立艺坛。其书其画,其诗其文,均独树一帜,于笔墨纵横间孕育出一种不可磨灭之气,数百年来,令人心仪之至。此人,便是绍兴的徐渭。
http://p3.pstatp.com/large/3e8000622d3e2c9fc8c徐渭画像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池生、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人。中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的书法独具一体、自成一家,笔法率意,气势磅礴;所呈现的恣纵与压抑强烈对立而形成的郁勃之气,在之前的书法史中并不多见。徐渭的诗,被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尊为“明代第一”;其戏剧更受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徐渭则更是中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他开创了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亦是“青藤画派”的鼻祖。他的画不按前人规矩,不师一家,“舍形悦影”,可谓简笔大写意,风流五百年。
为纪念这位旷世奇才,故宫博物院与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跟着徐渭看书画 一个南腔北调人的艺术人生”主题展览。展览分为徐渭感映艺术大展、徐渭书画作品展、文创展三部分。
徐渭感映艺术大展
运用多元化的数字展示技术,创造具备各种功能,打造最富魅力及吸引力的信息展示方式。通过声、光、电技术的数字化展示,赋予固化的图像以生机与活力,丰富图像内容的现代传播功能,将中国精神文化意蕴以新的艺术形态呈现给观众。
徐渭书画作品展
通过解读徐渭的书画作品,将一位生性狂放、才高八斗却一生命途多舛、历经坎坷的文人形象真实而鲜活的展示出来,让观众在书画之中感受徐渭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风采!
徐渭的诗文书画,可以看作是其人生经历、思想世界的才情投射。他拓展了文人书画的表现形式、审美阈值以及情感表达的强度与广度,发展了宋元以来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其大写意花鸟画更是以标新立异的形式、纵横驰骋的笔墨、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深刻的寓意显示出极其鲜明的个性与独创性。后来的花鸟画家如明代诸多遗民画家陈洪绶、朱耷、石涛等,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等都受到其很深的影响。
http://p2.pstatp.com/large/3e80006234670df3fe1
墨葡萄图 轴
纸本
纵一一六·四厘米 横六四·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该图为徐渭水墨写意的代表作。画家以墨笔写葡萄枝斜伸而下。以草书笔法写枝蔓,以泼墨法染树叶,以饱含水分的笔墨点葡萄。笔端饱含水分,浓淡相参,酣畅淋漓的笔墨充分表现了枝蔓斜垂的动势和葡萄晶莹剔透的情态,虽状物而不拘泥于形似,着重表现其内在情态和抒发画家的个人情感,将水墨的表现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款识: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天池。
钤印:
「湘管斋」朱文印。
鉴藏印:
「夏山楼藏书记」朱文长印、「竹明真赏」白文印、「北平韩德寿审定真迹」白文印、「□□□□」朱文印、「陈希濂印」白文印、「縠水过眼」朱文印。
http://p3.pstatp.com/large/3e60006165b10bec547
驴背吟诗图 轴
纸本
纵一一二·二厘米 横三〇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徐渭留下的人物画迹并不多见。此图运用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图上树枝间所盘青藤纷披垂落,树下一老翁乘驴缓缦而过,仿佛正在吟哦诗句,悠然雅适,实为以笔墨意趣取胜的佳作。老翁仅用寥寥数笔便形神俱备,悠然雅适,实为以笔墨意趣取胜的佳作。
钤印:
「徐田水月」朱文印。「江上外史」朱文印。「张则之」朱文印。
题跋:
徐田水月驴背吟诗图。笪在辛鉴定。
以书法作画。古人中多见之。此幅虽无款识。为徐文长先生笔无疑。懒逸张孝思鉴。
http://p2.pstatp.com/large/325000a6525ff2f70b2
梅花蕉叶图 轴
纸本
纵一三三·七厘米 横三〇·四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此图别出心意,将芭蕉、梅花构于一图,以淡墨染地,梅花、蕉叶作细笔勾写、点染,虽构形简略,却颇具神韵,辅以自题,则尽显徐渭自信且不羁的性格。曾经《石渠宝笈·重编》著录。
款识:
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维画。天池。
钤印:
「黑三昧」白文印。
http://p3.pstatp.com/large/325000a65361643d0d4
草书唐诗 轴 局部
纸本
纵一一七厘米 横三〇·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本幅书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一诗。书法笔墨酣畅,纵荡多姿,章法跌宕,满纸烟云翻腾,真气弥满,大有意兴喷发而不可遏的豪迈气概。
本幅款署「青藤」。
钤印:
「酬字堂」朱文方印、「青藤道士」朱文方印。
释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青藤。
http://p2.pstatp.com/large/3e500078a32f1a2702f
墨笔杂画卷 局部
明万历五年(1577)
纸本
纵三〇厘米 横四一六·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图绘牡丹、画杏花、兰花、玉簪花、粉团、萱花、荷花、石榴、芙蓉、秋海棠、菊花、竹、山茶花、水仙等十六种四时花卉,每段配合花卉各题七律一首。画后有徐渭行书七言古诗一首,其行书笔势圆浑沉着,纵横奔放,不拘法度。万历五年为一五七七年,徐渭时年五十七岁。
http://p1.pstatp.com/large/3e500078a54eeb71101
写生图卷 局部
明万历十九年(1591)
纸本
纵三二·五厘米 横七九五·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图绘牡丹、水仙、荷花、螃蟹、放鸢等景物十二段,用写意画法,墨色秀润,笔法洗练,神韵具在,体现出徐氏一贯标榜的「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思想。图中各段均有自题诗句,钤「天池山人」白文方印、「文长」白文方印等。
http://p3.pstatp.com/large/3e8000623c3f286cad1
墨笔杂画 册 局部
纸本 八开
纵三〇·四厘米 横三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此册绘各色花卉、动植物,笔墨多富变化,勾、点、染等笔法兼揉,辅以干、焦、湿等墨色,用笔粗放超逸,神完气足。
款识一:
太湖五尺石头新。勾勒寒梢已逼真。杏花虽是无情物。遮却腰间怕见人。
钤印:
「文长」白文印。
鉴藏印:
「芃园曹氏平生真赏」朱文印、「□载草堂」朱文印。
http://p3.pstatp.com/large/325000a6591ea31e840
四时花卉卷 局部
纸本
纵二九·九厘米 横一一七三·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该图以澄泼墨写意绘四时花卉七段,分别是牡丹、葡萄、芭蕉、桂花、松树、雪竹和雪梅。上述花卉开放于不同的季节,因为都采用的是水墨写意的笔法,强调刚健纵肆的笔墨和水墨交融后产生的效果,所以七段花卉在长卷上自然地衔接了起来。
http://p2.pstatp.com/large/325000a65a3cce0b8de
墨花图卷
纸本
纵二六·三厘米 横五一九519·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图中以湿墨润笔画菊花、葡萄等,作写意法,用笔豪放潇洒,墨气淋漓,极富生趣。
各段均有自题,款署有「天池山人渭」等,钤「天池山人」白文方印等。卷中各段自题皆为行草书,用笔放纵。字势跌宕,颇具张力。尾纸吴湖帆题跋中称此卷「生香活色,妙豪传神。而诗、书亦超绝,足称三绝之美云」实非过誉。
http://p1.pstatp.com/large/3e4000792590e733526
黄甲图 轴
纸本
纵一一四·六厘米 横二九·七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图中描绘清秋时节池塘中的景物。荷叶二柄,一正一侧,占据在画轴中央。下方一双螃蟹挥舞着巨钳缓缓爬向画外,画面中间用叶柄将荷叶与蟹贯穿联系在一起,又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整幅画作几乎全以泼墨而成,墨分五色。浓淡有致,笔势奔放,一气呵成。蟹的造型虽然是寥寥数笔,却掺用了勾、点、抹、挑、留白等诸多笔法,笔笔精微,形神兼备。
「黄甲」二字语意双关。古代科举进士甲科及第者称「黄甲」,徐渭此图中,黄甲既指螃蟹,又借指科举甲科及第者,借着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讽刺那些腹中无才,空有其表,气魄豪粗,依托关系或金钱蟾宫折桂的人。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792651ae62b79
牡丹图 轴
纸本
纵一〇九·二厘米 横三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该图以泼墨写意绘折枝牡丹。花朵以淡墨泼染,再以浓墨点花蕊,水墨交融,形态生动,叶、枝皆以饱含水分的墨笔勾写,写叶时笔端时蘸浓淡,形成晶莹剔透的效果。
http://p3.pstatp.com/large/3e700078f0f1b61ba53
雪竹图 轴
纸本
纵一二六厘米 横五八·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该图背景以淡墨染,左下写三竿竹挺立而起,竹竿或用淡墨轻染,或以泼墨挥洒,竹叶杂而不乱,叶上留白表示覆雪。下方有幽篁数枝,枝叶繁茂,与其上团簇状的竹叶相呼应,保证了构图的稳定性。画家在写竹中融入了草书的笔法,笔意狂纵,笔端饱含水分,形成水墨交融的效果。
款识:
万丈云间老桧凄。下藏鹰犬在塘西。快心猎尽默林雀。野竹空空雪一枝。徐渭。
钤印:
「佛寿」白文印、「文长」白文印、「天池山人」白文印。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7926dc2b0d90a
四时花卉图 轴
纸本
纵一四四·七厘米 横八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该图以山石芭蕉为主体,配以梅、竹、兰等四时花卉。徐渭的写意花卉,继陈淳之后笔墨更加狂缴纵,笔墨简练,形象生动,尤其在水墨交融的探索上达到新的高度。图中山石、芭蕉以大笔水墨刷染,浓淡相融,在兰、梅、竹的表现上融入了狂草笔法,在笔墨中融入了画家个人对现实不满的愤懑情感。
http://p2.pstatp.com/large/3e8000624395c36964b
行书四鬻诗卷
纸本
纵三〇·四厘米 横五八七·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徐渭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和坎坷多舛的命运使他创造出了苍劲奇崛、恣肆怒张、扭曲盘结的线条形象,笔情墨趣多姿,心绪起伏自然流露,震撼人心。袁宏道称其:“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中宛宛可见。”
http://p3.pstatp.com/large/3e60006172e55d6bd21
草书千字文卷 局部
纸本
纵二八·七厘米 横三三六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此卷点画运笔腾挪动荡,逸笔草草;风格则以自家笔法抒胸中逸气,以意为尚,具有鲜明个性。通篇虽草法纵横,但笔势收放有度,表现出书家娴熟的笔墨技巧和内在的书学修养。此卷曾为清宫所藏,钤有乾隆、嘉庆、宣统三朝鉴藏玺,著录于《石渠宝笈》卷三十一。民国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时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以「赏溥杰」的名义将此帖转出皇宫,后流散民间,一九六四年故宫博物院从荣宝斋赎回,时有折伤并缺尾,后经重新装裱,墨楮神采焕然而出。
http://p1.pstatp.com/large/325000a6606f6569778
草书七律诗 轴 局部
纸本
纵一六三·七厘米 横四三厘米
故宫博物院 藏
此轴书法笔势酣畅,锐气十足,书法布局茂密遒劲,用笔放纵淋漓,放浪开张。似奔蛇走虺,弋戟森然,满纸云烟,摄人心魄。
释文:
朝廷久罢孝廉科。只尺公卓车奈奈若何。墓道且须镌石去。关门终见弃繻过。寸心落日俱千里。尺雪孤舆夹雨赢。此生彭城止十日。莫教造次下冰坡。
http://p3.pstatp.com/large/3e400079294295d25de
行书咏花卉诗
明万历五年(1577)
纸本
纵二九厘米 横二二〇厘米
绍兴市文物管理局 藏
万历五年重九日,徐渭自北京返绍兴,于花园馆画十六种花卉后,又另书有此卷。《徐文长文集》中收录此诗,与之略有异处。
http://p2.pstatp.com/large/3e80006246b1347c80b
春兴七首诗
明万历十九年(1591)
纸本
纵二四·五厘米 横一三·八厘米
绍兴市文物管理局 藏
徐渭书此册时已过古稀之年,作者面对春景,在怜惜的同时又透露出难掩的伤感。如「自怜伯玉知非晚,除却尊罍事事慵」之句,颇觉无奈。就书法风格而言,此册散淡清疏,并不见平日狂放之气。
释文:
《春兴》
好景蹉跎知几回。今春商略紫洪隈。固应带插挑深笋。兼好提尊饯落梅。双蹇百钱苦难办。片桨孤舟荡莫催。见说山家兜子软。借
http://p2.pstatp.com/large/3e80006247af4379043
草书白燕诗
纸本
纵二九·六厘米 横四二一厘米
绍兴市文物管理局 藏
《白燕》诗有四首,见于《徐文长三集》卷七,而本卷只见三首,署款又谓「白燕四首,书似镇南朱内史一笑,天池徐渭」,可见已被割去一首。据徐朔方《徐渭年谱》考,是卷当作于万历八年,时作者尚在京师。
http://p2.pstatp.com/large/3e700078f5f02f79a6b
行书丽人诗
纸本
纵一二五·五厘米 横三五·六厘米
绍兴市文物管理局 藏
诗见《徐文长三集》卷四,五言六句,落款「徐渭」,钤有自用印数方。书分三行,行间茂密,字势左倾,用笔豪放。
释文:
何处行云去。遥遥入洞房。月里傥并色。镜中无此妆。所思望不见。缟袂日边扬。徐渭。
钤印:
「徐渭之印」白文印、「青藤道士」白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