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企业到底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2007-02-10 14:56:46)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国内大多数著名企业有的是优势而不是能力

 

那么,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我的看法是,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从两个层面来定义才能比较充分地揭示它的含义。第一个方面是从结构上定义。从结构上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企业两种能力的有机组合,第一种是企业的组织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存在于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能力,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第一,一切与人无关的能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第二,一切与个人有关而与组织无关的能力也不是核心竞争力。

第二种是企业对资源要素的使用与协调能力,比如有10家公司都可能掌握了同一种技术,水平也都可能差不多,但有些公司却拥有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能力而另一些却没有,差别就在于应用或协调上,有技术核心能力的公司是将自己的重点放在应用这种技术为消费者创造的价值上,强调的是技术与其它能力的协调,而另一些公司却放在产品上,强调这种技术本身。

这表明,第一,核心竞争能力是优秀业绩的源泉而不是某一种要素本身,第二,一切只与单个要素有关,但与价值链上的其它要素无关的能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比如专利就不是核心竞争力,管理也不是核心竞争力。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重温一下管理大师波特关于价值链的思想,我认为波特对于企业战略思想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指出了两点:第一,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基础是透过一连串的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价值活动(value activities)与利润(margin)所构成,第二,企业的竞争是围绕价值链的竞争,而不是围绕某一个要素的竞争,当你和其它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做竞争,这才是竞争,而不是整个公司一体的竞争。

由此你就可以懂得,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集体学习能力与要素组合能力的有机化,无非是说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首先是要涉及到价值链上一系列的活动或活动的协调,其次是这种活动或协调是一种组织能力,是企业上下一致集体努力的结果,这之中当然包含了企业领导人,管理,企业文化以及团队合作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以企业领导,企业文化或团队合作等单个因都构不成核心竞争力),这是核心竞争能力难以被模仿或抄袭的真正原因! 

从价值链出发,我们就可以更完整地从功能上定义核心竞争力。既然核心竞争力无非是价值链上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别人没有或者有但不够强大的价值)的组织能力,那么核心竞争能力从功能上看就由两大能力构成:第一种是对价值链上客户独特价值的洞察力或判断力,这往往是企业家功能的体现,第二种是从组织,实施程序与制度上构筑业务实施能力,这往往是企业能力的体现。

所以,我觉得核心竞争力又是企业家能力与企业能力的融合体,企业能力是一种制度化组织化的能力,中国大多数著名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但却普遍的缺乏核心竞争力,为什么?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每一个著名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强人型企业家,但却没有一个强大的制度化组织化的企业能力,或者说,强人型的企业家与弱小型的企业能力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人治的企业,必然导致了企业组织化制度化能力的弱小。

个人不可能持续企业:企业家为什么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成功大都是企业家精神的成功,特别是在中国这二十多年的改革时期,很多人真的是不留神或往某些特定的方面留神,一下就成功了。但这一切并不是战略的胜利,而是企业家创新的胜利。明确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十分重要,因为这可以帮助完成了第一次创业的企业家懂得,他过去的成功可能对企业持续的增长,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次创业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帮助,相反可能还会成为阻碍。

道理很简单,核心竞争能力是两种因素的组合:一种是企业家对于客户价值的预见力或判断力,第二种是一种制度化组织化的企业能力,两者的功能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前者是对机会与变化的把握,而后者是集约化的精耕细作。它们之间的结合并不是天然的,实际上往往是冲突与交融并存。

用同样的方法,你可以发现类似企业文化资金优势核心技术销售渠道,甚至与主管部门的关系等等,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核心竞争能力,因为当产业与消费趋势发生改变的时候,真正可以支撑你继续增长或繁荣的,是你可以在很短时间,最大价值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那些专长。

GE的变革中你可以知道企业文化可能更多的是一笔需要再创造的遗产,资金优势除了说明你有钱其它什么都不能说明,核心技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基本上靠不住,至于销售渠道,成功的分销不就是IBMCOMPAQ做不了直销的桎梏吗?而与主管部门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

懂得这种区别对那些热衷于从外在规模上做500强的中国企业会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因为他们正在热衷于做基于外在资源或规模的,而不是在做基于内在核心竞争能力的,这是一条真正充满危险的道路,因为如果你基于百年老店去做500强,那么成功是迟早的事,可如果你是为了500强的目标去做百年老店,那多半做不成。

所以我常常觉得那些受着500强指标煎熬企业家身上,都有着某种程度悲剧色彩,英雄身上的悲剧很有价值,但毕竟是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