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什么社会上有人勤奋而敬业,有人却懒散而消极?美国经济学家哈维·利本斯坦1966年研究了许多人,提出了“X低效率”理论,被视为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一大发现。造成低效率的原因很多,如干事不尽心、不负责任、不积极进取等,由于当时未找到一个适当的名词来表达这种类型的低效率,因而将其称为“X低效率”。 哈维·利本斯坦和本书作者所处的时代是相同的。可见在美国社会里面一样有懒散、消极工作的人。也许这和农业经济时代转向工业经济时代有关,在信息化时代,在竞争高度激烈的今天,如果有人还如此,被企业淘汰就是必然的,如果有企业如此,被社会淘汰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那么我们的情况如何呢?2000多年以前的儒家思想已经告诉我们如何做事、做人,儒家的入世决定了它探讨的是现实中的人,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些都是典型的言论,他们也是怎么做的。南怀谨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我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研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告诉人们少说多做,所谓“慎言笃行”是也。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和西方的罗文遵守的职业道德非常接近。我们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罗文产生,他们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珍惜。但是两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后代做的如何呢?社会总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不盯着自己,只盯着别人的工作,自己不愿意多做一点事情,别人作对了热嘲冷讽,做错了落井下石者有之;戴着有色眼镜,双重标准看人者有之;仗着职业特点,对别人的工作慢待阻挠者有之;掂轻怕重、推委扯皮亦有之。如果做为企业的一分子,对这样的现象熟视无睹,即使第一个送信的人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再有人去第二次,更多的人连任务也不愿意接,那么我们的事业就岌岌可危了。
现代社会有象罗文这样的敬业、勤勉的人。但是只有或者只有比较少的这样的人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化大生产的生产技术装备是以流水线为特征的,各工序之间密切关联、上下协同,不能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要求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如果只有少数人勤勉,多数人庸懒的话,现代化大生产的生产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