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白好溪山 浩荡泾川游 ——唐代李白在泾县的游踪与诗歌 吴世新
(2015-06-12 17:13:18)
标签:
转载 |
分类: 历史知识 |
李白好溪山
——唐代李白在泾县的游踪与诗歌
吴世新
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世称“诗仙”。他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并在游历中创作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诗篇。“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便是李白来泾县畅游时所赞。一首《赠汪伦》更是世代相传称颂。李白曾在晚年三次来泾,几乎踏遍泾县山水,别具风味的山山水水,使李白情有独钟,赋诗达十八首。由于李白的揄扬,泾县自唐以来,便可谓华夏知名。可以说,李白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且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大旅行家。
一、李白游泾川的踪迹
李白来泾,动意一为友情,二系山水。唐代时泾川人崔十五、汪伦、万巨、郑谔、谢良辅、李锷、何昌浩等,都是李白的好友,多有邀约。佛教胜地——天宫水西寺,林壑深邃,碧流宛转。诗友的盛情,迷人的风景,使李白对泾川这座小小美丽山城格外流连,倍加称赞。据笔者所考:李白晚年曾三次来泾,分别为唐天宝十二年、天宝十四年和上元二年。
第一次游泾在唐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3年,李白五十三岁时。这一年诗人在江南的游踪是:先由粱园南游宣城之敬亭山,并泾县之陵阳山、秋浦之清溪、玉镜潭、尧祠及鱼段湖等处,冬抄转徒当涂。据《李太白全集》所载:天宝十二年李白“由粱国而曹南,由曹南旋反遂往宣城,然后游历江南各处”。并详细点明李白“尔后往来宣城不止一次,而其始游,则自兹时始矣”。大约在这一年的秋季,李白与泾人谢良辅一道,由宣城首次来泾游览,作诗七首。即《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观鱼潭》、《早过漆林渡寄万巨》、《白鹭鸶》、《泾川送族弟錞》、《泛泾溪》。上述七首诗中,诗人已大都点明时令。如“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望极落日尽, 秋深暝猿悲。”等诗句。李白首次来泾逗留数日,于秋后由泾县至贵池县的清溪一带,冬时到达当涂,年底回到金陵,次年复留当涂转至宣城,“复往来宣城诸处”。
第二次游泾在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李白五十五岁。这一年诗人整年在皖南尽情游览名山大川。其游踪是:春间在秋浦,暮春至旌德,经泾县、往宣城,仲夏在当涂,初秋渡江游庐山,即还当涂,孟冬又外往宣城,后还当涂度岁。大约在这一年的五月李白从旌德北上即泾川上游,作诗七首。即《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酬崔十五见招》、《春日游罗敷潭》、《过汪氏别业二首》、《赠汪伦》。这一年,李白在泾城未作停留,由桃花潭乘舟直至宣城,有《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始熟亭府》一诗为证。
第三次游泾是在唐上元二年的五月左右,即公元761年,时值李白六十一岁。暮年的李白经“安史之乱”数遭打击摧残,以致其本人在贫病交加的境地,落寞的几乎陷入半疯狂的状态。杜甫在《不见》一诗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这一年李白的游踪是:春在宣城,五月经泾县,秋至金陵,冬过历阳至当涂。据《李太白全集》载:上元二年,李白游金陵,又往来宣城,历阳郡间”。次年十一月间,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诗人在贫病和漂泊中,在安徽当涂度完余生,葬于当涂青山。
这一年,李白在泾川畅游时间不长,因心情沉重,病魔缠身,昼夜难眠,只作有《游水西简郑明府》、《别山僧》、《赠何七判官昌浩》、《九日登山》诗四首。如“吟玩空复情。 相思尔佳作。”“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等悲伤诗句。诗人此时虽暮年,心绪惆怅,但仍能为国事焦虑,忧国忧民,念念不忘“解事纷”,并仍有“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的攀登之态,以及“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的雄心壮志。
一千多年来,诗人豪情惬意的宽阔胸襟和精美诗歌,不断吸引着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来泾追寻诗仙游踪。
二、李白游泾川的主要景点:
泾县素以“名山胜川,为江南之甲”而著称,境内有“山水秀甲,宛陵石壁,桃潭三门六刺之胜,沓嶂天耸,漏流星翕”等风景胜地。在唐代被称之为“舟车繁会之乡,风俗和柔之境”;宋代称之为“风物繁华之地,舟车辏集之乡,衣冠文物之域”;元代称之为“地广而僻,人质而文”;明代称之为“泾枕山带川,土地虽少,平旷而亦肥饶,男勤于耕,女勤于织,鲜事商贾尤贱工作”;由于李白来泾的影响,以致历代文人雅士的称颂。泾县在清代成为江南人文荟萃的文化之乡,被称之为“泾士好学问,攻文辞科弟,代不乏人”。立诗社,建书院,“一时人士翕然,骎骎伊洛文风”,正如时人诗赞:“泾水之西讲学开,一时学者轰如雷”。
李白对泾川的各处风景胜地,古迹遗址,是无处不到,可以称得上是无处不留诗篇。特别是天宫水西寺、蓝山落星潭、水东桃花潭等三处,诗人更是流连忘返,数游难尽心中之情,所赋诗篇也均以赞美,弘扬自然景色为特色。
天宫水西寺:据《江南通志》记载:“天宫水西寺者,本名凌崖寺,南齐永平元年,淳于梦棼捨宅建。上元初改为天宫水西寺,大中时重建。宋太平兴国间,赐名崇庆寺。凡十四院,其最胜者曰华严院。横跨两山,廊庑皆阁道,泉流其下。”尤其是在晚唐时期,水西寺再次得到重新修建,显得更加雄伟状观。唐宣宗李忱曾亲自来游此地,傍有“太子泉”并题诗赞道:“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李白三次来泾,曾二度遨游水西风光,专题作诗三首。盛赞“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可见当时水西寺的雄伟状观。至今,在天宫水西寺无粱殿正厅的楹柱上,仍刻有一副对联:“一灯黄蘖唐朝寺,千古青莲学士诗“。后人曾根据李白在水西寺题咏诗意,先后建造起“云锦堂”、“凌风台”、“绿竹亭”、“凉风阁”等楼台亭阁。历代诗人墨客,为追寻李白踪迹,纷纷前来游览凭吊。咏诗讲学,热闹非凡。天宫水西寺不仅是江南著名佛教胜地,而且已成为文人荟萃的艺术殿堂。
蓝山落星潭:大蓝山素以奇特险峻而著称。李白曾生动形象地对大蓝山作如下描写:“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大蓝山三面环山。一面临溪,素有“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之称。山上有古庙宇一座,终年香火不断,香客如云;山下溪涧有一深潭,名曰“落星潭”。水清彻透明,深不见底,盛产雪花鱼。清代诗人郑文熊《泾川竹技词》中赞到:“落星潭下水潆洄,小艇纷纷走马来。开遍护窠还洒网,雪花捞起是金鲐。”
水东桃花潭:桃花潭位居泾川上游,是古泾县的一处著名风景区。据清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所载:“汪伦者,泾县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义,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桃花潭终年水彻透明,深不见底,岸边桃树林立,连绵十里不绝,映红潭水,如诗如画,故此得名于今。桃花潭两岸人民为追寻李白踪迹,明代时期,在“踏歌古岸”新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取名“踏歌岸阁”以示纪念。清乾隆年间在东岸建有“文昌阁”,以供游人登阁远眺。如今,桃花潭两岸,古风犹存,情景完好如初。为满足游客雅兴,已重新修复扩建开发出多处景点,收集整理出一系列碑帖资料,开掘创造出形式各样的旅游文体活动,以供游人尽情观赏凭吊。
天宫水西寺、蓝山落星潭、水东桃花潭等三处景区,是泾县众多名胜古迹中保存完好,风光自然,景致特别,流传广泛的最佳旅游境地,是泾川山水风光的经典代表。
三、李白遨游泾川所作的诗歌:
▲唐天宝十二即公元753年,李白第一次来泾川作诗歌七首:
1、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
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
2、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3、观鱼潭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4、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
峣岩注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睹清光,相欢咏佳句。
5、白鹭鸶
白鹭下秋水。
孤飞如坠霜。
心闲且未去。
独立沙洲旁。
6、泾川送族弟錞
泾川三百里 ,若耶羞见之。锦石照碧山, 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 客行无歇时。上有琴高水, 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 明月空相知。问我何事来, 卢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 绣服挥清词。江湖发秀色, 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 ,吾家称白眉。愧无海峤作 ,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 俄然告将离。中流漾彩鹢, 列岸丛金羁。
叹息苍梧凤, 分栖琼树枝。清晨各飞去, 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 秋深暝猿悲。寄情与流水, 但有长相思。
7、泛泾溪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李白第二次游泾川时所作诗歌七首:
1、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
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2、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
水状龙萦盘。何渐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3、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
侧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4、春日游罗敷潭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5、过汪氏别业二首
其一
游山谁可游。
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
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
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
槌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
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
为乐不知秋。
其二
畴昔未识君。
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
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
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
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
相过醉金罍。我行值木落。
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
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
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
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
枕石拂莓苔。
6、《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酬崔十五见招
尔有鸟迹书。
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
如天落云锦。
读罢向空笑。
疑君在我前。长吟字不灭。
怀袖且三年。
▲唐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李白第三次来泾川作诗歌四首:
1、游水西简郑明府
天宫水西寺。
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
绿水绕飞阁。
凉风日潇洒。
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
谓言秋霜落。
石萝引古蔓。
岸笋开新箨。吟玩空复情。
相思尔佳作。
郑公诗人秀。
逸韵宏寥廓。何当一来游。
惬我雪山诺。
2、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3、赠何七判官昌浩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4、九日登山
渊明归去来。
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
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
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
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
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
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
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
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
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
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
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
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
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
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觞。
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
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为实现报国壮志而奋斗一生。他一生作诗赋词无数,充分表达了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炙热感情。尤其是他晚年,在身遭不幸的境遇中,坚贞不屈,壮志激烈,以其大量的浪漫主义诗歌,赞美皖南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表现出诗人伟大的宽阔胸怀,为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为名扬泾川、歌颂泾川而留下的千古绝唱《赠汪伦》,感人致深,永难忘怀。这正是:泾川佳境千万曲,李白豪情信步游。潭水情深迎仙客,诗翁美歌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