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IT互联网 |
这次上影节本来是传统电视剧、电影的论坛,但传统影视行业感觉是集体失声,反倒是让互联网公司大唱主角,抢了风头。同时,也给各影视公司大佬集体洗了一次互联网思维的脑。每家视频网站都推出了令人振奋的网剧和电影计划,让传统影视大佬们彻底认识到,狼来了,来自互联网的革命来了。
本次上影节各路大佬分享了不少干货,但这次《视频网站引领电影业变革》的分论坛里面的干活最多,给大家推荐一下。
其实,视频网站给传统电影业带来的不是改良,而是革命。视频网站在上影节是客场,不是主场,所以在人家的地盘上用“引领”和“变革”这样谦虚的说法,但其实视频网站来势汹汹,是奔着革传统影视的命来的。
现在的中国传统影视行业,就像是鸦片战争后的大清帝国,看似庞大,实则臃肿封闭,体制落后,大而不强。而互联网行业就像是西方列强,用网剧和新媒体电影的炮舰来打通这个封闭落后的帝国。
很多影视大佬还是清末官僚的思维,也意识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但还是太小看了互联网,还没意识到这场革命。他们更多讨论的是“洋为中用”,就是企图利用互联网来改良传统影视,还想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是把互联网当做是一种工具,来辅助自己的传统影视,并补充一个新的发行渠道。其实这场革命将彻底把一个封闭落后的帝国打碎,灭掉大清帝国的不是洋枪洋炮新技术,而是西方民主宪政的先进体制和思想。并不是大清帝国购买了洋枪洋炮就不用灭亡了,而是旧体制一定会被新体制替代。同样,传统影视产业的旧体制也势必会被互联网新体制颠覆。
是的,互联网带给传统影视行业的不仅仅是新技术和新渠道,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的解释有很多,最核心的就是做“乘法”,凡是做一个公司,一部影片,你都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可复制?而传统影视公司长期以来还是做加法模式。举个例子,影视公司就像传统饭店,菜单有100多个,主要依靠大厨(导演),不可复制,所以做不大;而互联网思维就是麦当劳,就薯条汉堡可乐老三样,主要靠标准流水线,因此全世界有上千家麦当劳连锁,可复制。
互联网思维就是做乘法,传统思维是做加法。互联网思维是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做乘法,批量复制。
传统影视公司思维是加法,今年做5部,明年做10部,并且是做10部不同的电影。因为传统电影不是一个标准化生产的模式,所以规模不经济。
互联网思维是做乘法,只做一个系列(例如007),一个系列出10部。
我在之前《视频网站用互联网思维生产内容,就可以干掉电视台!》以及《影视公司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等文中说过,具体的做法就是做系列剧,可以标准化生产。不要盲目乱作,要做精品,做系列,做形象,标准化生产。例如自制网络剧可以学美剧,按季生产和播出;电影可以学迪斯尼,多做系列片,多做007、蜘蛛侠这样形象为主的系列影片。
所谓做乘法的成功案例有很多。迪斯尼是单一产品做乘法(米老鼠、狮子王、加勒比海盗),狮门也是单一产品做乘法(暮光之城、饥饿游戏、敢死队),其他环球、派拉蒙、索尼都是全线产品。华谊、光线等国内影视巨头也是传统的全线产品,靠产量多来实现扩张。结果除了冯小刚这样的明星电影产品,其他的电影还是风险很高的,赚钱概率很小,也有赚的,但大部分赚的没有亏多。这种散弹式的电影生产方式很落后,不能标准化生产。
而美剧是可以标准化生产的。一般都是大导演指导前两集,确定风格后,其他的就交给不同的导演来到,每集都有可能是一个导演,但是因为风格已经标准化,所以观众看到的是风格统一的故事。
只有标准化才能做乘法。影视行业成功的要素,首先是好故事,然后是可复制。可复制就是做乘法,是打造一个形象,然后可以重复使用,包括可以出续集,可以用在衍生产品上。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只做007、蜘蛛侠、加勒比海盗、怪物史莱克这样系列电影,闭着眼睛都可以持续赚钱的,最近几年好莱坞已经成了续集的天下,未来这种趋势更是明显。
迪斯尼就是这样的模式,不仅系列电影形象可以拍续集,还可以复制在在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上,赚取票房以外多倍的利润。所以系列电影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势所趋!
其实很多传统影视大佬也都意识到这些问题了,就看其具体行动了。
保利博纳于冬在这次上影节上也说到,电影公司最后都将为BAT打工,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这样。所以,影视公司最需要的补互联网思维这个脑,然后给自己重装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新系统,从思路和公司体制架构上按照互联网模式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