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西夏咒》读书随笔 |
http://s15/middle/488cae33t8f9ac7a5e1fe&690
另一种孤独——《西夏咒》读书随笔(37)
为了更好的读懂《西夏咒》,我翻开了《全球通史》,因为我的思考远远超出了书中的“西夏”,就如雪漠老师写的“老顺一家”,让我从这“一家”中超越了出来,上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让我真正地开始关注人类,关注历史,关注文化。我知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有了这样的飞跃,眼界就打开了,心灵也就进入了另一境界,有了另一种视野和洞察力。这种变化是循序渐进的,是潜移默化的。如同发酵,需要一个过程,是不能省略的一个过程。
一直以来,这么长的时间,在不断地阅读中,也就慢慢地体会到了雪漠老师常说的“孤独”,那真正的“孤独”,有时,孤独是一种无言。想说,但说不出来,只能在心里融化,消解。
《西夏咒》写到了另一种孤独,一种大孤独。这种大孤独,也就是一种大境界。如果你的心灵达不到一定的境界,是无法体悟到的,这需要心性的修炼,没有这种修炼,不会达到一种境界。慢慢地从那些文字中,从那呓语般的叙述中读出了一种气息。
就如在漆黑的茫茫黑夜中,孤身独行于荒漠中,看不到任何的灯光和同伴,其心境可想而知。一个人孑然而行,留下的是那孤独的背影和孤单的脚印。但这背影是高贵的,那脚印是清晰地。也就是有了那背影和脚印,后人才追随了而来,开荒者是孤独的,也是高贵的,那是人类的智者和先驱。
书中写到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千年来,不管时代怎样的更替,世界怎样的变换,但是总有一些求索的灵魂,他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从遥远的亘古便开始了求索,一步步走来,历经历史的沧桑,历经朝代的更替,肉体生了,又死了,死了,又生了,但那灵魂的求索却一直未息,跨越所有的一切,直到今天。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关注灵魂了,都沉浸在肉体的狂欢和迷恋之中了,执假为真,久久不愿醒来。其实仔细想来,几百年来,几千年来,都是如此的。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多是滚滚的江水,偶然腾出的浪花那才是奇迹呢!都是这样的,哪个朝代都是一样的,不管时代的风云怎么的变幻,不变的是那昏昏欲睡,不愿醒来。那昏睡也是大网,任谁掉在其中,都会昏迷,如果不觉醒的话。
要想觉醒,就要有“放咒”的人。正如《西夏咒》中写到的那位智者,人们要处死阿甲时,一个老者过来,他须发花白,眼却黑亮,说:“我是明王家的。听说你们这儿出了个放咒的,要处死。族长叫我来,他说你们不要我们要。我们那儿正缺个放咒的呢,谁都昏昏欲睡了。”
——(摘自《西夏咒》
雪漠著
书中的阿甲是“放咒”的人,他在凉州大地上守护了千年,目睹了诸多的血腥和庸碌,心中注满了沧桑,他一直以来都注视着这块土地,一直在等待一种光明,于是,当琼来到凉州的时候,便与他成了最好的朋友。这都是一种象征,其寓意深刻而又一言难尽。许多东西,有时候超越了我们惯常的思维习惯,打破了我们一直以来的二元对立和分别心。这需要一种境界和超脱,才能读懂其中的含义。
琼是灵魂的求索者,在书中,他扮演诸多的角色,但不管外显上是怎么的变化,不变的是灵魂的求索,也就是书中写到的灵魂的“梦魇”。这“梦魇”,是难以摆脱的,这是灵魂深处的东西,只有真正历炼灵魂的人才能隐约读懂,不在乎灵魂的人,飘浮的人,是无法理解,也难以产生共鸣。一些东西说不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所以,阅读这部书,对于一般的人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是很难深入进来的。这其中是需要生命体验的,是要进入灵魂深处的,否则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述上。
这就是一种孤独。正如雪漠老师说:“孤独源于灵魂深处的明白和无奈。”
书中的琼是孤独的,雪羽儿是孤独的,阿甲是孤独的,被人称为“疯子”的久爷爷是孤独的,他们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并非世人所能理解的孤独。世人的孤独多是情绪,多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失落,不是真正的孤独。
而真正的孤独是一种境界。
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明史,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有了这样的孤独,才有了希望和动力,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在漆黑的暗夜里,他们是烛光,是灯塔,照耀着前方的路。
阅读《西夏咒》实则就是在阅读这种“孤独”,体悟这种“境界”。每次的阅读,每次的体悟,总能让心灵清澈、明白,总能让人从那昏睡中一次次地惊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