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书”与“人”化为心语——《西夏咒》读书随笔27

(2010-07-31 17:05:04)
标签:

文化

分类: 《西夏咒》读书随笔

               http://s3/middle/488cae33t8cab481540d2&690

   让“书”与“人”化为心语——《西夏咒》读书随笔(27

 

就如雪漠老师所说:世间万物皆为营养而非枷锁。是的,世间的一切,人经历的一切其实都是生命中最好的营养,如果明白之后,一切的逆缘、苦难、困顿、痛苦和烦恼等等都是灵魂的营养,而非镣铐,也不是束缚心灵的枷锁和工具。这需要心灵的一个转变,一个彻底的转变,对世界一种心态的转变,才能明白之后在生活中享用。

理上明白是一方面,更要在事上来磨练,来验证自己所认可的真理,化为自己生命中的一种习惯,继而与真理融为一体,让“人”这个个体成为真理的载体,这样,才是真正的受用。

同样道理,读了那么多的书,想了那么多的事,最终都要把“书”丢掉,都要把“书”放下,不要让“书”的名相困住自己,只吸收书中的营养和精神,化为自己心灵的滋养,将自己的生命与“书”真正地融为一体,书人合一,那么读书才是真正的意义。否则,书是书,人还是人,人和书之间总是有一种隔阂,没有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一遍遍地阅读,一遍遍地思考和实践,心灵就会因之而升华,智慧也会倍增,就会慢慢地揭开整个世界的面纱,有时候首先要在理上明白,要清楚地知道其精神和内涵,然后要用自己的行为去验证,去提升。仅仅停留在理上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用“手”去行动。

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书中所写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文字,那些情节,其实都是“形”,都是载体,都是装载灵魂的“器体”,文字不管怎么富有诗意,情节怎么地残酷,命运怎么的曲折,所描绘的一切,那仅仅是指月的“手”,是通向真理的是一种渠道和方法,永远代替不了一个人真正的生命体验。那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自己去亲自品尝,亲自体味。否则是没有用的。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化为自己的东西。

《西夏咒》这部书,如果作者没有对生命深层的体悟是无法书写的,也不会写的如此之深,对灵魂的挖掘,对人性的剖析,对世界的展现,都达到了罕见的高度。

如今很多的作品,充满了虚情假意和机心,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任何的编造都是拙劣的,都能从中读出作者的“心”,作者的“生命”,作者的“人格”,作者更为深层的东西。每个人的心灵是不一样的,境界达到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

就如西部文化对雪漠创作的影响一样,不管是凉州贤孝的博大叙事,还是“花儿”的苦难意识,还是大手印文化的大爱和大善等,都已渗入到他的灵魂里了,与他的生命是浑然一体的,不分彼此,这样不管他在生活,还是写作,都是自然地书写,都是自然地流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做意,是生命中的本真,最为真诚的东西。那些外在的东西早已化为了他的营养,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如阅读《西夏咒》,在一遍遍地阅读中,其实也是吸收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不自觉地,是无声无形的,只要你的心敞开,灵魂是真诚的,那么一些东西就会进入你的生命中去,甚至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和手段。不知不觉中书中的东西就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就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让“书”变为灵魂的滋养,让它成为你行为的指南,成为你面对这个世界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它,成就自己。这才是读书的意义,否则仅仅是停留在“读”的层次,而没有和“书”合二为一。

要想和“书”合二为一,唯一的办法就是吃透书中的精神,然后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这种精神,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这种精神,这才是一部好书真正的价值。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对书中的东西领悟地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透彻,越来越自信。这一切,最终受益的是自己,你自己是在成就你自己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就自己,都可以成为不凡的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做的。做了,那么“书”就真正属于你;不做,“书”永远是书,仅仅是你书房里的摆设。

《西夏咒》中的雪羽儿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对书不感兴趣,不像琼那样爱书,但她却用自己的心去读大自然,读红尘,读世界。这种“读”和读“书”其实是一样的。真正的“书”就是大自然,就是世界,就是一切,文字仅仅是载体,是记录。就如阿甲所笑道:“你真是浅碟子。这书,不是谁写的,它本来就存在于天地之间。你,我,他,仅仅是它的出口。”①当你的心与世界,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时候,那么心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你的心,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隔阂的。如果有隔阂,那仅仅是你心灵的不透彻而已。

“书”、行为、心灵都是一体的,都是生命中自然的事情。就如一个人融入大自然,面对广阔的草原,面对神圣的雪山,面对朝阳和落日,就会没了自己,没了执着,没了任何的念想,面对眼前所有的一切而无语,因为任何语言,任何表达都是多余的,都不需要来表达。一些东西只有在默默地诉说,无言地诉说,这时的说,超越了一切,是一种静默,一种享受。

有时,是心流向心,就如“书”中的东西慢慢会流向每一个敞开的心怀……

 

注释:

① 引自《西夏咒》 雪漠著 作家出版社 201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