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摆脱单向片面的思考

(2008-01-25 15:38:25)
标签:

杂谈

分类: 聊不胜聊
 张爱玲有一句话,说因为了解,所以舍得。在《色戒》这部电影里,易先生比王佳芝更了解,于是更舍得。可是转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有太多的人不够了解,甚至有一种情绪冲昏了头脑变成了愤青,于是没完没了的在批判色戒,要求李安向国人道歉,要求梁朝伟向国人道歉……真拿里面的事情当个事儿了。或许这就是一种炒作手段,可是我们再想想看,卖身其实也是一种生存手段,所以没必要再追究色戒的情操了吧!

我们中国人看电影,往往不准你把一个坏人有“光辉”形象搬上荧幕,死了都要恨,所以梁朝伟在愤青的眼里成了要向国人道歉的对象,因为他把易先生演得太有人格魅力了。你看易先生,单从形象已经无法判断这就是赤裸裸地坏人了,其实坏人是什么?去年的一部美国电影《美国黑帮》(American Gangster)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大毒枭Frank Lucas的真实故事改编,这部片子要是放到我们中国很多极端观众的眼里,又是一部“美化”坏人的头名状。

除了Frank Lucas,曾经主宰“金三角”的一代大毒枭坤沙,这位叱咤风云的毒枭控制了当时金三角80%的毒品,而且还成为了缅甸掸邦的领袖。这么一个贩毒的领袖人物,可是他在掸族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民族解放的英雄人物,从一代大毒枭变成了乱世枭雄。所以,从表面上看,从单向片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世界黑白很分明,善恶很对立,而实质上,我们的世界并不具有纯粹的好人或坏人,赤裸裸的人性是不存在的,人性里都具有各自的“模糊”地带。随便侃一句,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强调了一种“不可知论”,用到我们看人性的问题上,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不可知论。所以康德的一本书叫《纯粹理性批判》,先不说这书,就说这题目,我们中国的作家在一篇接一篇的批判色戒时,我没有看到一位是具有纯粹理性批判精神的,而往往这些批判的作家又都不是批判专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其用心是什么。

给各位推荐几部我觉得不错的电影,在这几部片子里几乎都赋予了坏人很大的人格魅力(顺便说,其实电影里的人物无论好坏,都应该具有各自的人格魅力,可惜大多数中国电影往往在走单向路线,非好即坏)。我们看电影,看到你想要看的人没死,也许当时会有所愤怒,觉得这个人物该死,可是没死。但如果你是一个理性思想的人,你过后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这就是一个电影,讲得不过是一段经历或一个故事,谁死谁不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看这段经历的一种思考,而这段思考会不会与你的现实片段有所微妙的联系,如果有,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没有,看完了电影收拾一下心情,该干什么干什么,毕竟现实与虚构何必太较真儿呢?又不是让你在看记录片或专题片,您说是不是?

推荐电影:《美国黑帮》(American Gangster)
          《决斗犹马镇》(3:10 To Yuma)
          《法外之法》(OutLaw)
          《东方的承诺》(Eastern Promise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异类
后一篇:低温运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