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聊不胜聊 |
昨天说到法国人的抠门儿,这并不是一次偶然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似乎是必然的。因为法国这个国家的人向来抠门儿,在欧洲算是比较出名的。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那些留学法国的朋友,他们对法国人的抠门儿最有发言权。
法国地处欧洲中央,这个国家的人种很复杂,除了白人,还有相当多的阿拉伯后裔和黑人后裔。从旅游的角度来看,给小费的多少是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的慷慨程度。我是学旅游专业的,那时候我的老师讲课时说,如果你将来是一个导游,你带一个外国旅游团,如果有选择,那你最好是选英国旅游团或美国旅游团,如果没有英国和美国的团,那你最好是找到那个国家是说英语的。最好不要选说法语的旅游团。
小费这个词,最初是英国的产物。据说在十八世纪,英国有的理发店中摆一个盒子,上面写着“保证立刻服务”(To
insure prompt
sercice),请顾客在盒子里放些零钱,这样就可以优先理发。后来有人把这几个字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成"Tips",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英语中小费一词。
搞旅游的应该都认可英国人和美国人是给小费最慷慨的。我有一个朋友曾在某饭店做过服务生,有一次给一位美国老太太提旅行箱到十多层的房间,还是乘电梯上去的,等他离开时,老太太给了他10美元小费(约合人民币80元)。我哥当年出国前在麦当劳打工,一个美国家庭点餐后,忘了拿走找回的零钱。我哥给他们送过去,他们非常感激,临走前给了我哥100元人民币小费。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接触的外国人里,我的英国朋友是最慷慨的,最小气的是韩国朋友。如果你带的是一个法国旅游团,或阿拉伯的旅游团,那你就不要指望有额外的小费进帐了。阿拉伯人是不给小费的,黑人也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法国人大概也是受这种熏陶,也没有给小费的习惯。在法国,餐厅里不像英国那样给小费,因为法国的服务里已经包含了小费费用,所以无须额外给钱。
但其实经过一些朋友的讨论,还是觉得一个国家人的慷慨程度主要还是取决于这个国家人的生活水平。比如欧洲,英国人和欧洲大陆的北欧人德国人瑞士人最慷慨,最小气的人几乎集中在东欧和南欧。法国地处欧洲中央,法国人的生活水平在欧盟只排到中游,远不如英国和北欧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法国人是很少有小费的习惯,也不太愿意为别人花钱。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就是最好的体现(其实很多法国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法国人的抠儿)。
中国的有钱人其实是最抠门儿的,也就是说中国有钱人给自己花多少钱都拿的出手,给别人花一分钱都唧唧缩缩。德国人对待生活,自己消费可以节俭,但慈善捐助却非常慷慨。美国的富人也每年会花大量的钱用在慈善事业上。而中国有钱的人却不这样,不但偷税漏税,也不慷慨地捐助,好事儿全都想着自己。这一点,还是得表扬大陆同胞台湾人,捐助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最多的富人是来自台湾还有美籍华人。我们中国大陆的那些富人都干嘛呢?前一阵子在上海,外商举办了一场艺术品拍卖,结果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的买家全是中国人,让美国人惊叹原来中国大陆人是那么有钱!
所以说,在中国,通常是穷人大方,富人抠门儿。所以有个词儿是说“穷大方”,没了钱反而大方。有钱人(尤指中国的)往往都是守财奴。
PS:北京话有一句叫“鸡贼”,鸡贼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我家来的那种法国人。这种形容太贴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