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随笔 |
早上起来去大昭寺看转经,6点多钟的拉萨还是漆黑一片,下着小雨,没有路灯,趟着雨水估计大概的方向行走,在黑暗中能隐约看到一些生意人已在悄声地交易些什么,不知道是下雨的缘故还是时间不对,大昭寺的转经道上并没有看到什么转经人,颇感失望。回来时想走另外一条路,但还是迷路了,在最后准备放弃步行坐出租车时,却发现八朗学旅店已在眼前。
吃过早饭已是10点多钟,目的布达拉宫,买票需提前1、2天凭身份证预订,每天只控制在1000人,也许这是全中国唯一的景点做法。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到那里再说,进口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不少极其迷惑不解的老外,当然我们是明白的,有需求肯定就会有黄牛,果然很快就有人凑上来问是否要上布达拉宫,问价格,200元!门票应该是100元,整整给你翻了一番。到拉萨了总不能不去布达拉宫吧,找了几个黄牛,价格惊人一致,最后以180元成交。
布达拉宫建于松赞干布时期641年,初建时就有1000个房间,或者叫宫殿吧,看来看去,好象都是宫殿式的,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比较容易迷路,如果没有标志引导的话。参观的人有不少就是信徒,提着一桶一桶的酥油,每到一个殿,就给酥油灯添些并将灯芯拨得更亮一点,在佛像跟前双手合一虔诚礼拜,放些一元钱或一角钱的纸币,每个殿内看到最多的是佛像和纸币,不少外国人受此感染也照此行事,因此到处散落的是来自全球各地不同的纸币,这是极其独特的一景,甚至连殿外大树的树干上也用酥油粘满了纸币。
布达拉宫的有一处楼顶正在施工,工人们男女各一半,唱着欢快的调子,迈着统一的步伐,手拿一带掌的铁杆,整齐划一地夯着地面,那景象不象在劳动,而是表演。据了解,布达拉宫的地面是用土、石、木合成的,经羊油摩擦后,坚硬光滑无比,这是水泥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智慧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晚上7点多钟通知看车,本来计划另一辆车一道走的一对章姓母女,因为合同条款不清楚认为不保险,预付款需80%而僵持很久,母亲是当老师的,也许是从来就被人尊敬的缘故吧,不满意散客中心的服务态度而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谁想西藏人是宁愿生意不做,也不愿意将就,最后是不欢而散,可怜孙凯甦热心了半天。更可怜的是另一对兄妹,因为这母女的放弃而最终也不能同行,他们可是已经在拉萨等了3天了。
玛吉阿米,一家吃尼泊尔菜,又极有名气的餐馆,温暖,灯光柔和,充满了异域的风情,中国人,外国人,各占一半,墙上挂的画和器具中国的外国的各占一半,陈列在酒柜里的酒中国的外国的各占一半,菜谱也是中文外文各占一半;酸奶能酸透到你的心底;那音乐能穿透你的灵魂;那些留言能让你重新思考人生,……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吃已经变得不重要。
目的地:日喀则,途经羊卓雍错、卡惹拉冰川、白居寺、十万灵塔。
跟我们一起出行的司机名叫扎西,30岁,
早上7点,拉萨天还没有完全亮。扎西技术娴熟,开车果然飞快,只要路还不错,基本保持在100
9点到达羊卓雍错,一群藏族小孩蜂拥至车前,车还没停稳呢,仔细一看,清一色的10岁以下小孩,也不知他们怎么到这来的,他们会是坐车来的吗?还是走来的?反正每一个孩子都怀着渴望的眼睛,敲着车窗要钱,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铅笔及零钱,车门一开,一个个扑上来,得到的依然不走,没拿到的着急万分,东西很快就发完了,可要钱的小孩依然没少,好说歹说没有用,只能强行把他们推开下车,同行的小蒋发现电筒在混乱中被小孩拿走了,经一番排查找到了拿东西的小孩,但最后是花10元钱才换回电筒。看来,游人的这种乐善好施没有带来什么好结果,反而助成了一种理直气壮的索取和讹诈。
羊卓雍错,静卧于群山峡谷间,蓝天、云海、绿水、油菜花,点缀着几个小小的村庄,相互映衬,相互融合,安详而美好。
一路上都能看到一些雪山,规模最大的且最近的要数卡惹拉冰川,巨大的冰川仿佛要一泻而下,景象壮观,令人震撼。
由于对藏族文化甚少了解,白居寺和十万灵塔虽然里里外外都逛了一圈,也只能算是报了个到,照几张相,交了10元、20元的照相许可费。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为什么用“锡”字一直没弄明白?),气势恢宏,由于时间很晚且极其劳累,仅在外面打量了一番。
晚宿日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