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

标签:
国子监下马碑雍和宫北京孔庙成贤街牌楼杂谈 |
分类: 矿泉的游记和照片 |
雍和宫对面儿的街上,全是这样的店面,绝大多数是佛教用品,掺杂着少量的做其他行业的小店
雍和宫,老远就能问道烧香的味道,到了门口,见到不少老外骑着自行车出来,估计刚参观完吧。环保意识还是很强嗒
就要进到国子监了,先进入的是成贤街,要再走一阵子,才能到国子监
到了成贤街首先看到的是一家私人的博物馆,应该这么叫吧,里面的东西都是店主私人收藏的,免费参观,不过没有多照相就出来了。内两扇门,据说是清朝的。
看~就是这样的一条街,两边儿都是高大的槐树,让人感觉很好
孔庙的先师门两侧立着两座清代的“下马碑”,用汉、满、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刻写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当时这里是一处神圣所在。不论文武官民人等到此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孔子的尊崇。
红墙边,留影一张
北京孔庙,不过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故又称先师庙。现在是首都博物馆所在地。
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清两代屡经修葺、改建。到了乾隆二年(1737年)大殿全部用黄琉璃瓦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升为大祀。又进行大规模修缮,原来正股七间三进.改为九间五进,工程直到民国五年才完工。
孔庙占地约二万平方米.有四进院落。主体建筑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大成门内放置着乾隆年仿制的十枚石鼓和两座内容与石鼓有关的清代石碑。大成殿是从前举行祭孔典礼的地方。殿两侧有东西庑,西庑现为“北京简史”陈列室。
孔庙院内还有十四座明、清两代碑亭,碑刻文字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孔庙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古建、刻石乃至院内古柏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国子监,我们也没有进去
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
在门口,拍了一张国子监内部
牌楼
国子监街耸立着四座彩饰牌楼,这是目前北京保存牌楼的唯一街道。街中路北有国子监,现在是首都图书馆,即封建时代的国立大学,是培养“圣贤”的地方,所以东西口的牌楼上写“成贤街”。街中段两座写着“国子监”,国子监街因此而得名。
随意拍的一张,灰墙,红门,配在一起,很有清代的感觉
这个位置是好不容易等来的。两位女士先发现的这个位置,然后不停的照啊照啊,你照完了换我,我照完了换你,而且还要摆不同的POSE,我就耐心的等待着……终于,两位女士心满意足的照完走人了,我赶紧的,跟这儿捡剩儿,呵呵~
里面貌似是个饭馆儿,估计,便宜不了……
再随意拍照一张,没啥可写的
走到这里,看到一位老大爷,居然养了3只小白鼠做宠物!正宗的小白鼠啊……
不过看起来很温顺,老大爷拿在手里不停的把玩,就爬来爬去的,笼子里还俩,介位外国MM也觉得好奇,停下来看,而且,她的中文非常的棒~
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群年轻活泼的奥运志愿者,他们很热情,有不少游客有问题提出,他们都会热心的解答,看到我老公给他们拍照,又请我老公用他们自己的相机给他们拍摄了一张合影
介只鹦鹉,一直在忙活着整理自己的羽毛,特耐心,特细致,特旁若无人,每个地方,每根毛儿都要整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