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之窗卷首语——

(2013-03-03 08:52:50)
标签:

文化

对联,不对?

文/  张嘉树


东北之窗卷首语——

 

 

    每到新春佳节,都少不了写对联贴对联。这是我童年时跟爸爸学着做的事情。润笔研墨裁红纸,翻书酝酿编对联,然后一副副地写出来,晾干墨,送给邻里乡亲,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过年写对联,一写四十年,从未间断,乐此不疲。在吃已经不再是问题的今天,贴对联大概是过年最重要的文化节目了。

    对联是文学,对联也是书法。已故学者于植元先生在这两方面都堪称大师,常有佳作出手,令人敬佩有加。今年春节前,我在家中偶然发现了先生的一副遗作:“家安发福生财地;人在堆金积玉门。”横批:“千祥云集。”这手迹虽然是印在红纸上的,依然令我兴奋不已。

    见物思人,先生离开人世一晃整整十年。把这对联复制印刷出来,贴到众百姓家门上,也是对这位大师的缅怀。怀着这样的意愿,我这样做了。同时,又撰写了两副,分别请王可俊、孙哲和于在池书写出来,制版印刷。这两副对联都是辞旧迎新的主题,一副是“龙腾紫气真情在,蛇舞清风好运来”,另一副是“龙辞旧岁情依旧,蛇舞新春景出新”。春节前,我们杂志社的大明、良源冒着寒风跑了两天,把几万副对联和福字送到了县市区发行点,很受读者欢迎。集团领导和同事们都表扬我干了一件既省钱又讲究的好事。

    对联是国粹,用时要讲究。几乎每年央视春晚都会用到春联,但是却屡屡出错,不是平仄不合就是对仗不工。在今年春晚的相声《东西南北大拜年》里,全国相声大赛获奖演员向海内外华人送对联,有一副上联是“遇喜事喜鹊登梅传佳音”,下联是“庆蛇年灵蛇出洞吐春意”,按对联基本规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字。这里显然把上下联搞颠倒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贴对联时把上下联贴倒了,情有可原,因为现代阅读习惯是由左至右,而对联则按古书阅读规矩由右至左竖读,央视编导不懂此常识,实不应该。

    对联是全球华人可以展示的公共平台,也是两岸同胞用来交流的共通语言。由此我想起台湾的连战先生2005年首次访问大陆,每到一处他总是挥毫命笔,书写对联。在游览故宫时,他题赠的上联是“昔日禁城百年沧桑难回首”,下联是“今日故宫几番风华齐向前”,可谓言简意明,虽然平仄有失,也算佳联。相形之下,我们东道主却显得无从以对,有些尴尬。最近连战又来大陆,赠给厦门白石村一幅手迹,曰:“共饮四海水,同耕两岸田,连姓一家亲,深情代代传。”这原本是一首意境不错的五言诗,可是媒体在报道时居然说“连战为白石村题写对联赠祝福”,贻笑大方了。

    当然,对联雅俗共赏,有些搞笑的对联,只要大体对了,哈哈一笑,另当别论。今年春节开播的《乡村爱情变奏曲》里,从保安队长嘴里吐出的“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泡着温泉看着表,舒服一秒是一秒”,虽说出自“民间高手”,其实也只是顺口溜。

    对联对联,不仅要对仗,而且还要写得对,用得对,千万不能写错了,用坏了。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有自己的格律和规矩。可以发展,不可以乱来。我一直偏爱对联也常用对联。近年来春节拜年,我多用对联来发短信,有些还可以藏头嵌名字,既有个性,又有趣味。今年也是如此。给水务局长郎连和:“连年常饮幸福水,和美当珍兄弟情”;给日航酒店老总吴立新:“立春雪舞吉祥到,新岁花开好运来”;给锦州世博园宣传部长罗冠华:“冠盖园林出大海,华章世界写成功”;给老万达领队任举一:“举杯难忘真情在,一道迎接好运来”;给金州新区旅游局王运强的是藏尾联:“紫气东来交好运,金蛇狂舞更高强”……这些未必都够精彩,但至少有些特点,在新春祝语当中,可算作独有风骚。

    初一晚上,张本义老师发来贺岁诗有“映雪连山紫气牵”句。我给老师回了一首:“笔走龙蛇癸巳年,倏然十载忆植元。新春若有先生在,商场大堂写对联。”

    要是于先生活着多好,挥毫泼墨,红联映雪,岂不快哉!

 东北之窗卷首语——

我和爸爸张毓财1981年在南山旧宅门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