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开发 祝福神话
文/ 张嘉树
最近一次去旅顺是五月初的一个周六的上午。那天是我们东北之窗员工踏青的日子。我们在龙王塘看樱花,观水库,“人面樱花相映红”。
旅顺以樱花而诱人,以军港而闻名,旅顺又不仅仅有樱花和军港。就像锦州不仅仅有苹果而且正在拥有着一个世界大花园一样,旅顺还有一个开发区,一个正在蓬勃向上的20岁青春灿烂的开发区。
于是,那天下午。我们在开发区党群工作部部长薛大波陪同下,匆匆赶到开发区。虽是走马观花,却也千红万紫。空气,树木,楼房,厂区,还有路街上那些悠闲的新区居民。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仿佛置身于一个别样的世外桃源。登上台山远眺,他一一指点着港航物流园区、船舶制造及配套园区、机车制造园区、重大装备制造园区。述说着这里的优势:交通便捷、人才聚集、基础完善、环境宜人……和我们一起参观的北京客人丛者甲老师看到家乡巨变,深有感慨地说:“如果说军港和近代战争旧址代表着旅顺的昨天,那么开发区就展示着旅顺的今天。”
在这样的画卷里穿行,有如在梦境里徜徉。那天中午没喝酒,我却醉了。身边同行的同事们,谁也没有注意到我的眼角噙着泪水。
我和旅顺有缘。1984年,我在大连日报工作,正是意气风发之年。春天,我刚从长海蹲点回到报社,又被任命为旅顺报道组的组长,带领宋葳林、黄美华两位记者在旅顺口驻扎四个多月。记得那时我们的临时办公室设在旅顺驻军的一个支队招待所,每天都奔波在旅顺的乡间路上。包括旅顺开发区所在地的各个乡镇,都曾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采写的《28岁的韩伟投资15万元建成大型养鸡场》上了《大连日报》一版头题。记得当时我们到东泥河韩伟家做客,他的夫人许淑芬好不容易凑了四个菜来招待我们。
那时的旅顺是静静的,静得听不到一点声音。一幅百年历史画卷,就那样铺就在海岸线上,掩映在樱花丛中,没有开放,也就缺少生机,缺少变化。韩伟的举动也算是平地一声雷了。
后发制人往往会少走弯路,更有优势,后来者居上是奇迹也是现实。旅顺经济开发区就是这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2009年,旅顺正式全面对外开放后,抓住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等重大发展机遇,旅顺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大步追赶上来。今天,当我回看二十几年前采访过的羊头洼小渔村还有江西乡、双岛乡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一个辽宁沿海最南端的以船舶制造、机车制造、重大装备制造及港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化临港制造基地,集产业、生态、居住、旅游于一体的大连西部生态型临港新城,正在这片昔日沉睡的土地上迅速崛起。旅顺已不再是寂静的港湾,而是一片机声轰鸣的热土。当年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天已经成为“商家必夺之区”。
这时,只有这时,你才会感受到什么叫开发,什么叫开发区,什么叫旅顺经济开发区。它有一个最好的名字,就是神话。
晚上,开发区的单聚宁书记委托唐正卫、梁作彬两位副书记请我们全体到铁山街道吃农家菜,大家都很感动,很兴奋。一大桌的海鲜野菜,道不完的感慨唏嘘。在举杯的那一瞬间,我眼前浮现出当年韩伟夫人请我们吃的那顿四菜一汤。从1984到2012,28年弹指一挥间。感慨的不仅仅是一桌饭菜的丰富,更是一个地区的沧桑。
然而,不变的,是旅顺人顽强不屈的斗志和朴实热烈的情怀。
大连的有轨电车,是延续城市历史的一道风景线。不久的明天,它的西行终点将通到旅顺开发区,到那时,大连人和海内外客人乘着电车来这里,一定会发现一个站立起来并且迈开脚步的新巨人。它年轻、英俊,充满朝气和阳刚。当我们为他点燃20岁生日蜡烛的时候,我们有理由为他唱一首赞美的歌:祝你生日快乐!因为有你,也祝我们永远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