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树纵论滚子文化(之一)《一二三四打起来》
(2012-03-13 06:12: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一家之述 |
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连文化现象——
一张桌子两军对垒
三副扑克四人游戏
“滚子”是一种扑克游戏的玩法,概括地讲,就是一二三四:一张桌子,两帮对垒,三副扑克,四人游戏,一二三四滚起来,生活真的很精彩。
一是打牌别超时。现在打滚子不少人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往往一“锅”没打完,工作时间到了,接着打吧,不合事理,就地散吧,实在扫兴。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问题就是“逢3必打”,打来打去没出3。大连日报的编辑记者们发明了一个打法,叫做“逢3不必打,把把都扣令”,就是“干巴锅”时庄家也得扣令。这种打法不但强化了比赛的激烈程度,而且缩短了比赛的相对时间。我觉得值得推广。
二是用语要文明。打滚子过程中有个很关键的词叫“抠腚”,实在不雅,特别是男女同志一起玩,抠来抠去很尴尬。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个词永久删除,改成“挖底”比较合适。还有一个词叫“喝血”,虽然不失大雅,但也有些埋汰,统称为“上贡”虽有点封建色彩,但还算听来顺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明打牌问题,诸如吵得脸红脖子粗骂得狗血喷头。大连市青年国际公关协会主席朱允涛先生发起了一个倡议,叫做文明健康打滚子,挺好。至少应该做到打滚子别伤了感情,别影响健康,这对谁都好。
三是规则要科学。现在滚子各地打法不一,各家讲究不同,如果搞正式比赛,显然还需要“统一度量衡”。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从体育比赛角度去制订滚子游戏规则是很难的事,比方说,一对老搭挡,配合很默契,而默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号子”,如何防“号子”就成了比赛的大难题。一个手势,一声咳嗽,一个眼神,往往都是暗号,有人提出来在比赛桌上挡个布帘,我觉得未必可行;又有人提出,不许搭挡参赛,全部由个人参赛,抽签搭对,积分排名,我觉得可以试试。当然,群策群力,也许有一天,大连人会发明出一种理想的赛制。
滚子越“滚”越热,但也有局限,毕竟它很难走出房子,走向广场,而我们曾经狂热炽爱的足球越来越冷,却是一个大连不应该有的悲哀,有时我想,什么时候足球也能像滚子这么热,那有多好。(2004年12月3日足球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