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松风阁诗帖》释义

标签:
黄庭坚松风阁书法第九行书 |
分类: 琴棋书画 |
依山筑阁见平川,
依靠樊山,建起阁楼,可以俯瞰广阔的平原。
夜阑箕斗插屋椽。
夜色将尽,天上繁星插入到阁楼的屋椽之中。
我来名之意适然。
我来到这里,给它起个阁名,心情甚是舒畅。
老松魁梧数百年,
山上的老松高大挺拔,已经生长了几百年。
斧斤所赦今参天。
伐木工的斧头放过了它们,现在得以长得耸入云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
风乍吹过,好像弹奏起了女娲的五十弦琴瑟,
洗耳不须菩萨泉。
松风之声,可以清洗耳朵,不需要那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
可赞的是,这两三位朋友都非常敬重贤士,
力贫买酒醉此筵。
虽然能力有限,仍置酒阁中酬谢于我,一醉方休。
夜雨鸣廊到晓悬,
一夜雨声响遍廊前,到清晨还下个不停。
相看不归卧僧毡。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决定先不回去了,一起躺在僧毡上休息。
泉枯石燥复潺湲,
原本泉水枯竭,涧石干燥,夜雨之后又有流水潺湲。
山川光辉为我妍。
山水变得光辉秀丽,仿佛为欢迎我而显得更加娇妍。
野僧旱饥不能饘,
野寺的和尚因旱灾闹饥荒,连粥都喝不上。
晓见寒溪有炊烟。
清早却看见寒溪僧舍中又升起了炊烟。
东坡道人已沉泉,
东坡道人已沉埋于黄泉之下,
张侯何时到眼前。
张耒什么时候才能到来相见?
钓台惊涛可昼眠,
钓台之下听惊涛拍岸,白天可以在这里睡眠。
怡亭看篆蛟龙缠。
怡亭之上赏篆书石刻,感觉像蛟龙缠绕一样。
安得此身脱拘挛,
怎么能让此身摆脱世事的束缚,
舟载诸友长周旋。
用小船载着朋友们,在这儿长久地盘桓游宴?
【注释】
斧斤:斧头。
娲皇:即女蜗氏。相传女蜗“始作笙簧”。五十弦:指瑟。
嘉:赞赏。好贤:好客。力贫:尽贫家之力。
僧毡:僧人所用的毛毯。卧僧毡,谓留宿僧房。
饘(zhan沾):较稠的粥。寒溪:樊山东的溪水名。
东坡道人:指苏轼。苏曾任黄州团练使,常游樊山。
张侯:指张耒,这时张耒被贬为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尚未到达。
【结构】
诗的前十五句记述了夜宿松风阁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创造了一个澄澈明净的高妙境界。站立阁上,可俯视山下那广袤的原野平川,仰观天上的星月云霓,又可感受到松涛阵阵,撼人心弦;还可领略西山夜雨的奇特气氛。
后六句是抒情:深切怀念已经作古的东坡居士,渴望与正受贬谪的好友张耒相见,希望摆脱现实,在友情与山水中逍遥自在地生活,同故人一起在孙权曾经畅饮过的西山钓鱼台上昼眠,到城外江中蟠龙矶上欣赏被誉为“三绝”的怡亭铭文。
通观全诗,章法严谨,笔势腾挪,一韵到底,是典型的“柏梁体”。
【书法】
山谷的书法韵味天成,擅用长线条,尤其是横笔与波笔特别长,表现一波三折,一笔之中起伏顿挫有致,行笔犹如在水中划桨拨水,表现逆水挺进的节奏感。据山谷自述,这种运笔方法,是在谪居四川期间,观看船夫划桨顿悟所得。本幅结体右肩抬起重心左倾,运用长线条来变化字势的平衡感。如「依」、「夜」字中的撇笔特别长,支撑左倾的重心。又如「筑」、「平」横笔拉长,改变了字体的重心,向左倾斜,使得字与字之间迭宕交错,气象壮阔。
【背景】
徽宗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结束了黔、戎二州“万死投荒,一身吊影”的放逐生活,赴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任职。不料只当9日知州,再度罢官,只得暂往鄂州(今武昌)流寓。此时,苏轼已病殁常州,朝廷新旧党争余波未息,其好友张耒因“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再遭贬斥,将第三次贬官黄州。庭坚闻此讯,便系舟武昌,一则游览西山、赤壁胜景,凭吊苏轼遗踪;二则专候张耒,以便与之晤面。
当时,松风阁刚刚落成,正待贤者为之赐名。黄庭坚乃当世名贤,一生政治上颇不得志,又不愿与世俗同流,常以老松自嘲,对松素怀偏爱,此番以逐臣的身份游西山,对西山松风的体会自然较他人更深一层,遂以“松风”为阁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