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耳刀、双耳刀看着相似,有的人甚至以为单耳刀就是双耳刀的简写,其实两个偏旁蕴含的意思相去甚远;左耳旁、右耳旁的样子完全一样,不过是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来源。只有对这三个偏旁的来源有个清晰的认知,才能对含有此偏旁的这类字有个深刻的认识。
 
 单耳刀“卩”,通“节”,是一个跪坐的人形。凡带“卩”的字,跟跪坐的人有关。却,会意兼形声,字形表示跪谢后离开。即,会意字,表示跪坐在饭锅旁,准备用餐。卿,表示左边的人邀请右边的人共享美食,左边的人是君王,右边的人是大臣,因此,“卿”是古代大臣的称呼,如君王称臣下为“爱卿”,后又表示夫妻间相敬如宾的昵称,如“卿卿我我”。
 
 卯,会意字,表示即将分离或会面的两个人。卯时是清晨五点到七点,是“日月交替”的时刻,故称卯时。这个时刻是官员上朝的时辰,“点卯”就是朝廷对上朝官员的点名了。
   
   
 “卯”加“木”,表示两个即将分离的人在一棵树下惜别,形成一个“柳”字。柳树也被称为惜别树。古代朋友离别时,以折柳表示挽留,因折柳与“折留”谐音。《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有“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聊”字则更加形象,两个人面对面彼此聆听对方谈话,清楚地展现了用“耳”专注倾听对方的场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聆听”是多么重要!
 
 当“卩”的一竖变成竖弯钩后,变成了“巳”,就从跪坐的人形变成了蜷缩的人。“巳”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胎包中生长的小儿。如“卷”字表示一个蹲在地上的人用两手剔除米中的杂质。“厄”表示从悬崖上掉下来后受了重伤的样子,痛苦地蜷缩着身子。“厄”就引申为面临困境难以脱身的状况,相关的词“厄运”“困厄”“厄难”等。“危”,会意字,一个站在悬崖上的人,不慎跌落以致重伤,蜷缩着身子,引申为高耸,不安全。如“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唐.李白《夜宿山寺》),“噫吁嚱,危乎高哉 !” (李白《蜀道难》),相关的词语“危险”“危机”等。
   双耳刀“阝”,在左叫阜(fù),在右叫邑(yì)。
  “阜”,甲骨文像山坡上的阶梯之形,本义为“土山”“丘陵”。凡是带“阜”的字,都和山丘有关系,比如陵、陆、阻、障、陡、坠、隙、陷、阶、险、隐、陇、隔、隘、隧、阴、阳、陟、降等等。“限”表示一个人回头观望,但被高山所阻挡,不能远眺,引申为“阻隔”“限制”等。“降”的右上部和右下部都像脚形,足趾向下,整个字合起来表示“从高处向低处走。”
 
 当“阝”在右边时叫“邑”。“邑”是会意字,上面是“囗”,表示城墙;下面“卩”,表示跪坐的人形。两者的组合,指人类聚居地,引申为“国都”“封地”“城市”。“郭”表示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于是有了词语“城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比如都、郭、邦、郡、鄂、鄞、郢、邯、郸、郑、邵、邹、祁、邙、邳、邛、邡、邺、邶等,其中很多是地名,是周朝时期分封的诸侯国。
  
 了解了这些,以后当遇上带左“阝”的字,便联想到土山;遇上带右“阝”的字,便联想到城镇;遇上带“卩”的字,便联想到跪坐的人;遇上带“巳”的字,就联想到蜷缩的人。从此,可以触类旁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