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天下第一帖——《平复帖》

(2017-06-11 13:54:53)
分类: 谈古论今
          http://s11/mw690/001kmugdzy7bMLndhYm8a&690

    此帖因第二句为“恐难平复”,故被宋徽宗称为《平复帖》,一直被后世沿用。虽字数不多,只有85个字,但很难认读。经过启功先生的钻研,大致释文为:“彦先羸察,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 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 自躯体之美也。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平复帖》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信,信中谈到彦先、吴子杨、夏伯荣三人的近况。用白话文解读,大意是“彦先体弱多病,恐难完全康复,以往初病如果及时救治,不致如此。能维持到现在这个样子,已属值得庆幸。现在有儿子照顾,可以无虑。吴子杨初来我家, 没尽到地主之谊。如今再来,威仪举止审慎挺立,举止有模有样,自有一种较前气宇轩昂气象,思想之前卫,应是他具有的,应予称赞。夏伯荣处在寇乱之际,没有他的消息。”

    此帖作于晋武帝司马炎咸宁初年,距今已1700多年,比《兰亭序》还早了78年,与留传下来的唐摹本《兰亭序》相比,则更早了360年以上。它不但是真迹,还是唯一的传世孤本,因此,它被称为"天下第一帖"

    书法的演变经过了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这篇墨迹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其珍稀性无与伦比,明人董其昌曾云:“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存此数行,为希代宝。”

    陆机(261-303)是西晋华亭(上海市松江)人,祖父陆逊、父亲陆抗是东吴名将。陆逊曾策划智取荆州、指挥火烧刘备连营700里而名震天下。陆机与其弟陆云的文才与书法均名动一时,并称"二陆"。他被誉为“太康之英”,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有声誉的文学家,为文讲求音律美,讲求对偶,是骈文的奠基者。其代表作《文赋》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史上不少书法名作都是偶然写就,可谓“佳作天成”。陆机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赞其“秃笔蘸墨,抒发痛楚之情,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平复帖》传承有序,曾为宋徽宗收藏,有宋徽宗六字瘦金体题签及宣和诸玺。此后多次转手。雍正时期,它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孝圣宪皇后临死前,将其赏赐给其孙成亲王,后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其诸子皆幼,恭亲王被指派为监护人。大约在此时,恭亲王乘机将《平复帖》据为己有,后来就传给了他的孙子溥儒。溥儒又因为为母亲操办丧事缺钱,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无偿将其捐献给了国家。至今,由故宫博物馆收藏,成为其镇馆之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