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532篇 追求奇险的“韩孟诗派”

(2014-08-06 20:34: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情画意

    在“元白诗派”以通俗化、闲适感的诗风,来改变大历以来衰退诗风的同时,以韩愈、孟郊、卢仝、刘叉、马异、贾岛、李贺等人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却在追求奇险的构思,来振兴大历以来的衰退诗风。               “韩孟诗派”的诗歌特点以怪为美,以丑为美,诗歌以主观情思的流动为转移,在结构和语言上有散文化的倾向,以文为诗的创作特点打破了诗歌旋律的回环往复及对称之美。他们着力探讨诗歌的新艺术形式,在创作上更重视主观,奇怪,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故人称韩昌黎。早年丧父,就养于兄韩会,韩会被贬岭南韶州刺史,韩愈随行。后韩会卒于贬所。韩愈只能依靠嫂郑氏抚养。奔走于战乱,迁居于南北。                 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来到京师求仕。贞元八年(792),中进士。当年是兵部侍郎陆贽执贡举,下第二十三人,皆天下名士,时人号为“龙虎榜”此后连续三年参加了博学宏辞科考试,但是终无所成。              贞元十二年(797),宣武军节度使董晋辟为观察推官。在这一时期,韩愈结识了李翱和张籍。特别是张籍,和韩愈都爱好古文古道,反对佛老。韩愈与他,亦师亦友。贞元十四年,韩愈主持汴州乡试,首荐张籍入京应进士举,第二年即登科。孟郊也曾经一度和韩愈聚首于汴州,诗酒欢会。后宣武军乱,韩愈为徐泗濠节度使张封建属官,入为四门博士,教授生员。                                                                       贞元十九年秋,韩愈拜为监察御史。因上书论事,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后为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夏,入京为国子博士。这时,张籍和孟郊也在京城,韩愈和他们作了大量的联句诗。元和十二年,随裴度征讨淮蔡,为行军司马,因功迁为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因阻谏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量移为袁州刺史,迁为朝散大夫、守国子祭酒。累官吏部侍郎,长庆四(824)年卒,年五十七。史称“韩吏部”。                                韩愈的诗歌在内容上较丰富,既有揭露统治阶级以及反对藩镇割据,拥护国家统一的内容,也有反对佛、道二教、表现个人失意的牢骚的作品,还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其影响更大的是他的艺术风格。              韩愈的诗歌在风格上也是多样的。他的五、七言绝句中,不乏情韵缠绵、轻灵有致之作,他七言古诗则写得古朴浑厚、平淡自然。其诗歌最有代表性的风格,可概括为奇崛险怪。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在诗歌语言上的摆脱平俗。在创作上提倡新创,要求陈言务去,凡是别人用滥了、用俗了的语言,他都会竭力的避开不用。从其趣味来看,韩愈的诗歌在语言上多是有力度、硬度的。如他的《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阔地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碳置我肠!
   
二是韩诗在立意与构思上也表现得不同寻常。如他的《苦寒诗》:

         啾啾窗前雀,不知已纤微。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却得近炮燖。

 (啾啾鸣叫的小鸟,受冻不堪,宁愿被弹射而死。因为死了,便可以被汤煮火烤而温暖。这就是设想的奇特。)      三是以文为诗。所谓以文为诗,就是把散文创作中的章法、句法、议论等运用到诗歌创作中来,形成诗歌艺术上的一些新特点。如他的《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在这里,韩愈的诗句已与散文句十分接近了,这大约是他的一种有意识的探索。韩愈以文为诗还表现在诗中发议论。如他的《山石》诗末尾的议论: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尾联: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全诗点睛之笔。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早年贫困,屡试不第,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孟郊的诗作以短篇五古最多。有的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石淙》、《寒溪》、《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世风,如《落第》、《伤时》、《择友》等;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应该说,孟郊是继杜甫之后,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其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                                         孟郊诗的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称他为清奇僻苦主                                                                他的诗用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表现心理的抑郁不平,尽可能地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秋怀十五首之二);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他精心选用了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

    属“韩孟诗派”的还有一位才高命短的青年诗人李贺(790816)。他字长吉。河南昌谷人。出身皇室远支,虽然诗名很大,但因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后荫举做了个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即托疾辞归。卒于故里,年仅27岁。有《李长吉歌诗》,存诗250余首。                                                              李贺成名甚早,18岁时,拜谒韩愈,其《雁门太守行》为韩愈激赏。他早熟、敏感,有抱负。如《南园》诗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但因家族败落,家境贫寒,理想抱负很难实现,由此生出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他的精神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之中。                         在短短27年的生涯中,李贺将其卓荦的才华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上,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把作诗视为生命之所系。这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可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而时时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使他的诗作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意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形成了凄艳诡激的诗风。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表现其苦闷情怀。如: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赠陈商》)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开愁歌》)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南山田中行》)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感讽五首》其三)                                              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神弦曲》)

    在这些诗句中,李贺带着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带着对人生、命运、生死等最基本问题的思考。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特殊的偏爱,对物象的色彩和情态极尽描绘渲染,呈现出一种哀感甚或病态美的特征。                   如:冷红泣露娇啼色。”《南山田中行》、                                                               “露压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二、                                                      “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长平箭头歌》,                                                 “小槽酒滴真珠红”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等。
   
李贺还以通感的艺术思维,表现幽微奇特的内心感受,强化诗歌意象的感染力。在他笔下,风有酸风,雨有 香雨,箫声可以吹日色《难忘曲》,月光可以刮露寒《春坊正字剑子歌》,形容夏日之景色,是老景沉重无惊飞《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表现将军之豪勇,是独携大胆出秦门《吕将军歌》,通过这些不同感官相互沟通转换所构成的意象,诗人的艺术直觉和细微感受倍加鲜明地展现出来。
   
李贺有迥异于常人的想象、夸张乃至幻想,                                                             如他写端州紫砚: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写瑶台仙草:“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天上谣》;                                         写银河流云:“银浦流云学水声”;                                                                   写箜篌的乐音:“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江娥啼竹素女愁”、“老鱼跳波瘦蛟舞”《李凭箜篌引》。
   
李贺的想象不仅出人意表,而且跳跃性很大,有时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一任自己的想象超时空地自由流动。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多用质地锐利、脆硬、狞恶的物象,营造一种瘦硬、坚脆、刺目的意象。                              斫取青光写楚辞《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一双瞳人剪秋水《唐儿歌》、                                                                     荒沟古水光如刀《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二、                                                 青狸哭血寒狐死《神弦曲》、花楼玉凤声娇狞《秦王饮洒》等等,                               或惊心刺目,或幽凄冷艳,多是一种怪奇、畸形的审美形态。意象结构的古怪生新、艺术思维的逸出常轨、修辞设色的惨淡经营、遣词造句的刺激狠透,是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基本特点。这种审美形态的产生,既源自于李贺褊执、狭隘的精神世界和审美取向,也得力于李贺对字词的精心锤炼。                                     李贺诗被认为骚之苗裔,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因而具有更突出的诗人气质,他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但李贺的诗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有诗鬼之称。李商隐的《李长吉小传》中记: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命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                  李贺才名早著,又出身宗室,因此诗中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志向,少年英武的精神。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一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簾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二 

    以问句激发斗志,以否定的态度质疑寻章摘句的书生形象,在边塞秋风、凌烟阁英雄的感激下,以男儿立功取万户侯的雄心斗志,重塑晚唐文人的少年精神。相对于初唐时期“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的壮语,这仅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致酒行》一诗表现了他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处境中,彷徨煎熬,于是想起了汉代主父偃以布衣之身寻求出路,困厄长安的故事,又想起了贞观时期马周以布衣之身上书太宗,困厄新丰的故事。      希望与绝望中的等待和徘徊,使得诗人的斗志和沉郁的苦闷纠缠在一起。此外,李贺有《马诗》二十三首,分别咏叹各种凡马龙媒,也都以寄托为上。他的《开愁歌》中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近似李白“拔剑击柱心茫然”感情状态,只是生活困窘以致马也瘦小如狗,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青春岁月里枯萎。他的《浩歌》中说:“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让人想起高适“一生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的句子。这些一方面表现了他心中的不平和郁结的苦闷,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诗中保留的初盛唐诗歌的精神力度。                                《雁门太守行》本是乐府旧题,他却用以写边塞对垒的雄奇氛围,成为名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以凝重的笔调,运用了黑云、甲光、秋色、深紫、红旗、黄金等带有色调感的意象,使得诗歌浓烈而又色彩斑斓。色彩意象之间的压抑、折射、映衬表现出边塞之上严阵以待的严峻气氛。出军临水,霜重鼓寒,末尾则用燕昭王黄金台的典故直抒胸臆,表现出必死的信念。而黄金台、玉龙的珍贵都成为“死”的装饰物。         韩愈诗歌奇险而带有豪迈博奥之气,孟郊的诗歌奇险而带有刻苦峭寒之悲,李贺诗歌则奇险中带有绚丽虚诞之感。一方面李贺诗歌词彩华丽,云烟兰桂,金玉青紫等都求其质感。另一方面他常用鬼怪灵异、鸱狐木石等深林野物的种种诡变,使得诗歌充满“鬼气”。但是,当他把这种华丽的词调和神仙诡异的感受结合起来,反而受到奇特的效果,美艳凄迷,声情深切。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的诗歌以乐府为主,很少近体,又深得楚辞的影响,借用神仙鬼怪的想象手法,赢得了“骚之苗裔”的评价,成为李白之后晚唐浪漫主义精神最为强烈的诗人,创立了独特的“长吉体”。当然,在“韩孟诗派”追求奇险怪涩的诗风一派中,还有马异、刘叉、卢仝等人,都有各自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