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昨天的思路,我想起了春秋时期的超级“一根筋”——卞和。这位爷还真有点斜的歪的,做出来的事让人不可思议。他是个琢玉高手,对玉珍爱有加。偶然间,他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爱不释手,但他不赶紧回家偷着乐去,却非要冒着欺君之罪的危险,献给楚王。
他人微言轻,地位卑下,献玉之举很可能由于不识货的玉工而招致杀身之祸。可他就是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一根筋地撞了几回南墙而终不悔改。
起初,他捧着这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命玉工验看,玉工说这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献给武王,武王又命玉工验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又因同样的原因而被砍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在春秋时期的医疗水平下,被砍下双脚的卞和居然没有死,却先后熬死了两位楚王,到第三位楚王时才算见到了天日。但不知道卞和献宝图个什么?难道仅是为了正名而已?献宝之举既不能使国家兵强马壮,又不能使人民富足安康,费这么大劲何苦来哉?相反,和氏璧却像一个祸根,招致别国的觊觎,使国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胁。
后来,和氏璧辗转来到了赵国。秦国知道后,秦王欲以15座城池作为交换条件来得到这块玉。赵国不敢得罪强大的秦国,又怕得不到那15座城,于是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一探究竟。当蔺相如发现秦国根本就没有诚意的时候,他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机智,使和氏璧“完璧归赵”。但是,这块玉也像一把钥匙,开启了赵国通向灭亡的大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