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篇 • 都市中的宁静

标签:
文化 |
博物馆位于先农坛内,入口处有一横幅“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我就想今天是5月19日,一不留神我还响应了这一活动。
进到里面,发现诺大的院子里空无一人。空荡的院子加上郁郁葱葱的绿化,更显得这里安详、宁静。我不禁感叹:想不到在这么繁华的闹市区,还有这么一块宁静的天地,殊为不易。看来现在对传统建筑感兴趣的人不多了,我也算少数分子之一了。
一番参观后,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以时代论,有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以地区论,有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以民族论,有汉族之庄重,也有各个少数民族之独特,它们以不同的风采装点着九州大地,用理性和浪漫交织出多彩的建筑世界。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也历经了几千年的优胜劣汰:
一、原始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以前)
在漫长的远古时期,先民们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利用自然的洞穴和树杈作为自己的居室。在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前,生产工具有了改进,人们开始用手工建造房屋。此时,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建筑不再仅为人的物质生活服务,还开始服务于人的精神生活。
二、早期建筑——夏、商、周、秦、汉(公元前21世纪—公元220年)
这一时期生产发展、财富集中、政治集权。帝王贵族驱使大量劳动力,建筑了许多大型工程。其中,礼制建筑的大规模兴建突出了建筑的精神功能。
从建筑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形式已基本形成,各类建筑材料亦日渐完善。
三、中期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公元220—907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由大动荡走向大统一,民族从大矛盾到大融合,经济从大交流到大发展,思想和精神从大开放到大成熟。毁弃了一些旧城市、旧里坊和旧的典章建筑,出现了一批新城市、新里坊和新的大型典章建筑。
儒学、宗教、文学、艺术同时繁荣,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建筑造型趋向恢弘,色彩趋向绚丽。
四、后期建筑——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公元907—1911年)
这个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崛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征战和交融中形成。民间经济普遍发展,城市繁荣,城镇及农村中的各民族民间建筑日臻完善。
同时,园林和风景区的发展也达到高潮。官式建筑则随着官府手工业的发展更趋定型化。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外国建筑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建筑的形式。
地球上并非每一寸土地都有机会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而人类古老的文明及其记录——建筑也有着不同的命运,或如闪电、或如篝火、或如月光。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中国古代文明及其见证——中国古代建筑则以极稳定的形态,极顽强的生命力,绵延七千年,纵横一万里,编织了世界建筑史上瑰丽的东方篇章。
http://s12/middle/488a3cd5t86ef3277d8bb&690•
http://s14/middle/488a3cd5t86ef3c1a8c2d&690•
http://s3/middle/488a3cd5t86ef44af1192&690•
http://s1/middle/488a3cd5t86ef5cbfb350&690•
http://s1/middle/488a3cd5t86ef719cac40&690•
http://s4/middle/488a3cd5t86ef8a766163&690•
http://s16/middle/488a3cd5t86ef8f3f72cf&690•
http://s12/middle/488a3cd5t86ef9507331b&690•
http://s13/middle/488a3cd5t86ef9768318c&690•
http://s4/middle/488a3cd5t86efb6f267b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