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篇 • 受业田蕴章
(2010-04-25 11:21:16)
标签:
文化 |
最近,我听了田蕴章老师的书法讲座,很受启发。我一向是个好古之人,对文言文、繁体字都比较了解,但对有些繁体字在书法中的点画、结体、书写次序却不甚了解,一直感觉比较困惑。通过听田老师的课,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田老师通过多年对书法的研习,对书道有深刻的认识,他将自己的心得毫无保留地讲出来,令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因为我们都没有亲眼见识过古代书法大家的书写过程,只能从字体结构、笔势、游丝引带等来判断次序,所以也不能说田老师讲得就一定准确,但至少帮助我拓展了思路,令我受益匪浅。
田老师是南开大学书法硕士生导师,自幼随父亲和大伯学习书法,数十年笔耕不辍,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其中尤以欧体见长,被誉为津门“欧体第一人”。更为可贵的是,即便如此,他对自己的评价依然很客观,而对于书法界所存在的问题和不正之风,能够毫不留情地予以抨击,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应有的气节。
他还对大学中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进行无偿的资助。通过他的书法义卖,把所得款项都用于资助这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不难看出,田教授不但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还是一个时刻关心着社会问题,关心弱势群体的学者。
田老师经常在日本、韩国办书法展,据他说:“在日本,有四个职业是最受人尊重的,而且收入也是最高的,这四个职业分别是医生、教师、律师和书法家。”而在中国,书法家并不是个职业,书法也只是一种个人爱好,随着电脑的普及、往来的文件、信件的日益电子化,手写的作用越来越不及从前,书法更是越来越被边缘化,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现代人的书法水平远远不及古人是有几方面原因的,其中科举制度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寒窗苦读十数载的学子走上仕途的唯一途径就是科举,而书法水平的高低则是通过科举考试的“敲门砖”。无论你的文章写得多好,过硬的书法水平是前提条件,没有过硬的书法水平,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所以,所有的学子都发奋学习书法,有点像今日的学生苦读英语的劲头一样,最终使那个时代的书法水平达到了巅峰,现在的学人只能望其项背。也就是说,现在学习书法的人,首先要学好古人的墨迹,然后再考虑创新,这才是正道。
哲学家黑格尔也说:“中国的文字很独特,不但能传情达意,还能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的确,英文、拉丁文、罗马文、希腊文都不具有这种特点,而汉字的千变万化给我们提供了这种创作的空间和可能。作为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更应该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