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娃她娘的娘病了,陪同去看看老人家,这个春节不走远,又是在惠州过。阿兰是娃她娘的弟媳,也住在惠州。闲暇间俺问阿兰:乡下有没有亲戚,很想去看看这里的乡下是如何过年?阿兰说:不用走远,离城30里地的小金口这几天都有“会节”,家家请客,也很有意思。
2
俺第一次听说“会节”这个名词,好奇了。忙问“会节”是个什么节?阿兰说:就是当地村民约定大家聚会的日子。每个村的会节日期都不同,方便不同村的人走动。这初一到十五都有过会节。有的村还约定在平常的日子过会节。会节期间全村人都忙活着杀鸡宰鹅,自烹菜肴请客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去吃。
3
今天是初六,是惠州小金口镇小铁区石浪村相约过“会节”的日子。阿兰约好一群姐妹说是陪同俺这个姐夫去村里的老D家吃饭。俺想象着老D家一定很乡下,很民俗,大红大绿的很色彩。。。。。到了地才知道,原来老D家是在小金口镇上。原来村也还是那个村,只是城市发展的快,村被划进了城。如同现在的深圳到处都是村一个样。
4
老D家在“村里”有个不小的院落,是他早年自己盖了个小三楼。走过老屋靠邻街还有个不小的店铺,卖些烟酒杂物。老D说他在惠城工作,这老家只有80多岁的老母亲居住。春节了家里的亲朋好友都会回来过会节,要聚会。
5
陆陆续续老D家来了不少客人,大家聊天饮茶,等待入席。其实他们说方言,俺根本听不懂。俺插嘴问他们这里的传统“会节”是怎么来的?没有人答的上来,都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节日。俺到猜想这也与农事有关,忙了一年没有时间走动,节日了大家聚会,其乐融融。过去的人总是为了吃的奔忙,逮住个节日,自然要彼此分享食物。吃了没?吃了没?。。。逐渐变成了会节。
6
厨房里三个女人在忙活三、四十人的饭。主人说这是第一拨,下午还有一拨人要来,有些是亲戚,多数是朋友及带来的朋友。过节了,来的人越多越高兴。很想帮忙,却插不上手,俺有些来白吃的歉意。
7
觥筹交错间,把酒话桑麻。想起了孟浩然的诗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
离开小金口镇老D的宴席,俺有些遗憾没有见到真的农家。阿兰说:那就去二姑的老屋吧,哪里有猪牛,有菜地。。。。。。

客人们陆陆续续来了

老D家在“村里”有个不小的院落,早年自己盖了个小三楼



院子里的果树

老太太8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

老D家邻街还有个不小的店铺,卖些烟酒杂物





厨房里三个女人在忙活三、四十人的饭。主人说这是第一拨,下午还有一拨人要来,有些是亲戚,多数是朋友及带来的朋友。很想帮忙,却插不上手,俺有些来白吃的歉意。






上菜了

来的都是客,不喝也要喝

会节期间全村人都忙活着杀鸡宰鹅,自烹菜肴请客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可以去吃。

女主人辛苦了

聚会图个热闹

酒足饭饱,聊天饮茶

小辈们

主人用电视给俺看相片,电视上的孩子转眼就变成面前的小大人了。

老D家的后生



有鞭炮放

走了一拨,来了一拨

大红包


东江上的浮萍


离开小金口镇老D家。阿兰说去她姑老屋,哪里有牛有菜地。。。。。。


这才是无公害蔬菜,自己吃的,不卖。



北方在下雪,南方的菜地还是绿油油滴


俺家的狗在菜地里撒欢

豆角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赶回。明天要上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