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2009-12-27 11:17:38)
标签:

中国宫

乾隆帝

斯德哥尔摩

旅游

分类: 【异国视觉】记录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1970年8月28日,瑞典发行《著名建筑· 斯德哥尔摩王后岛德罗特宁霍尔姆公园中国宫·1753》邮票,图案是“中国宫”正面外景。

 

  在斯德哥尔摩的郊区皇后岛上有一个“中国宫”。该宫是十八世纪初1753年由瑞典国王阿尔道夫·福雷德里克下令秘密建造的。这一年的7月24 日,在庆祝王后洛维萨·乌尔里卡生日时,国王将这座中国式楼阁作为礼物赠送给王后,使王后大为惊喜。瑞典国王为什么建“中国宫”呢?原来在18世纪初,乾隆即位后,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成就了中国的乾隆盛世。在当时的欧洲人眼睛里,中国就如同现在的美国一样牛逼烘烘,欧洲的上流社会都以拥有中国货为荣。当时的欧洲在建筑和艺术领域内模仿中国,“中国化”一时成为一种文化模式,它是上层阶级地位的象征,也是中产阶级追求的目标。这个瑞典国王的老婆也未能免俗,如同现在的中国女人喜欢LV包一样的喜欢潮流货,王后成天在国王耳边唠叨着要搜藏中国货。于是瑞典国王来个干脆的,造个中国宫送夫人。据说,当时的瑞典工匠们谁都没用见过中国的皇宫是什么样,工匠们建造中国宫灵感来自瓷塔,就是出口瓷瓶上画的那些东西,并凭借着一些中国钱币图样和跑中国的那些国际倒爷们的描述来建造了这个中国宫。

  最初的“中国宫”为本质结构,规模较小,也欠精致,据说建成几年后开始腐烂,1763 年,国王下令采用土石结构重建“中国宫”,1769 年建成,一度曾作为皇家夏日别墅。这座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于 1959~1967 年又进行了翻修,宫里还有一处具有回音特色的建筑,今天仍以其东方魅力和奇妙回音吸引着各国游客。显然,“中国宫”是一个中国与西欧建筑艺术的综合体。这座不大的建筑物中间是两层高的主殿,每层分前殿与后殿,各有 5、6 个房间。主殿两侧为回廊,各连接一座侧殿,从总体上看,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有雕龙和其他中国宫廷装饰,但却没有琉璃瓦。墙壁门窗两侧多是中国图案组成的边框,适于写贴中国对联。室内陈设几乎完全是中国式的,不同的房间里分别摆设着中国花瓶、茶具、漆器、象牙宝塔、泥人、宫灯、文房四宝以及中国的算盘和秤,墙上挂满了中国山水和花鸟画以及书法。走进“中国宫”,使人有进入北京故宫的一些房间之感,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充分显示了瑞典王室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喜爱。

 1701年至18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十八世纪。这个世纪注重的是“稳定”与“和谐”,也是人们对自然探索的萌芽期。政治上,欧洲各国开始与中国、印度和土耳其进行小规模的通商贸易,并持续在东南亚与大洋州建立殖民据点。此时多数的君主制国家(如大清帝国、蒙兀儿帝国、法兰西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正处于全盛时期,但民主思潮却逐渐燃起,并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最深。学术上,在西欧兴起的启蒙运动开始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思想体系,使科学的成果感染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而欧洲以外的地区也透过传教与贸易的方式接触这思潮,进而产生小规模的学术复兴运动。另外,由于商业上的需要,部分技术孕育而生,成为工业革命之滥觞。而在技术外,生产与管理方式在西欧逐渐发生改变:传统世袭的学徒制逐渐被破坏,分工与工厂生产方式开始抬头。艺术与文化上,追寻希腊与古罗马风格的新古典主义盛行西方世界,并影响印度与中国的宫廷艺术。但同样的,中国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欧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会吹起十分表面的异国风。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乾隆治国60年,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距“中国宫”一里之遥,还有个“广州村”,它是与“中国宫”同时建成的,是国王和王后的“工业村”。当时那里除了有一些铁器作坊外,还开辟了桑园,在国王和王后的亲自领导下,从事养蚕和缫丝,前后达 10 年之久。后来因成本太高,加之气候寒冷,桑树逐渐死亡,这些活动才停止。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显然这个建筑具有蒙古包的式样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瑞典绘画大师绘制的中国山水花鸟画悬挂在宫殿的四壁。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中国宫”从外形上看呈弓形,是中国式宫殿风格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风格的混合体。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门窗上雕刻着中国龙的形象。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宫殿的主体色调为红色,门窗及拐角的中继线涂成黄色,红黄相间,色彩亮丽。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中国宫周围是大片的森林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能在类似这样的森林里遛狗,对俺来说是一种奢望。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我们的城市环境没用这样的大片森林。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自然里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17世纪建成的瑞典王宫--德洛特宁宫,原为瑞典皇室的离宫,是一座与法国凡尔赛宫类似的宫殿建筑。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德洛特宁宫后院。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瑞典王室住宅,自然有护卫看守。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德洛特宁宫后花园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   他们的王室住宅你可以四处溜达看看,我们的省长大院你可不一定能进去。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附件:当瑞典国王造中国宫时,1753年中国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县画了这张流传后人的《竹石图》。

【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造的中国宫.斯德哥尔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