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惩罚老师】


标签:
体育杂谈家里家外教育 |
分类: 【家里家外】琐事 |
而西方教育,吸呐了十八世纪卢梭的在自然中学,十九世纪福绿贝尔的及早引导孩子思索,二十世纪杜威的在活动中学,布鲁纳的注重基本原理、概念、规律性,以及诸多教育大师的理论精华,已经不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成长。
外国学生学习的轻松与自由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除了做题能力,他们的体力、智力、社会能力,道德和艺术的素养,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都远远超过中国学生。
中国教育的功能是1000年前的,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是科举,官府不怎么过问教,只关注考,选拔基本上就是教育的全部了。到了今天,教育的内函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中国的学生寒窗十年,也只为龙门一跃,至于对生活的帮助,则很值得怀疑,可以说中国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人,而是淘汰人。
课堂上不许说话,不许笑,课下不许打闹,不许看课外书,不许谈恋爱,没有机会接触艺术,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已经失去了人的许多本性;机械的死记硬背,单调乏味的习题训练,规规矩矩的课堂打坐,至高无上的教师权威,这严然是一条成熟的生产线。而在这条流水线上经过十几年的加工与打磨,身上已经很少见那种激动人心的灵气与锋芒了。
今日的世界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科学化的世界必然需要更为科学化的教育,应试教育只能教出普通的劳动者,很难调教出改革家、发明家、探险家等开拓者。
人类社会是由世界精英来领跑的,他们决定着世界的方向,决定着世界的进程,而其他绝大多数人只是追随者,今天的中国式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否则真的就是世界的追随者。
在每一个领域,开拓出新路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靠的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它需要一个庞大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里,我们不说创新的机制,只谈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
—— 国民的创新意识。
大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哪个领域会领跑世界,不知道在某个领域的哪个方面会有重大突破,甚至在每个具体的方面,也不知道哪一次尝试会有理想的结果。只有成千上万的国民都具备了创新的意识,才能搭建起科技的高塔,只有数以万计的创新发动机源源不断地输出创造的能量,才能提供拉动世界的动力!
学校不是机器加工厂,更不是宠物训练基地,学校应该是孩子的自然保护区。我们既要限定学生的活动,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这是一个难题,因为管理意味着束缚,所以我们的限定就要小心翼翼的避开思想。
限定只能停留在举动上,而丝毫不能触及思想,孩子的创新意识是刚出土的新芽,我们必须小心地呵护。除了关于客观世界的明确的错误,我们不能轻易地否定孩子的任何观点。在现实世界中,很多问题的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实际上是如何生活。要熟悉生活的环境 ——
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巧。
丫头居然能在大众场合下唱歌了
丫头的画被选入挂在学校展览。
相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