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2009-03-29 12:08:31)
标签:

国宝档案

纱阁戏人

平遥

影像记录

分类: 【目见耳闻】记录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去年参加平遥摄影节时,无意间在县文物管理所看到一件房子里有很多大黑柜子,柜子的里面全都是一些戏剧造型的人谱,特传统,特中国文化。俺看看墙上的说明,原来这就是全国独存的纱阁戏人,全部是用纸做的,有上百年的历史。“小小的纱阁,浓缩世态百相的戏曲形式,把历史上的功过是非,人世间的美丑善恶,以及人类的种种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俺很喜欢这样的东西,便想拍下来留念。可当时,房间的光线很暗,又无法打闪光灯,[玻璃罩有反光],只好调大了ISO简单记录。没有想到这些PP放在电脑里一晃就是一年多了。这两天清理电脑空间,才想起这一组PP。虽然有关平遥纱阁戏人的介绍也有不少,但这毕竟是俺亲眼看见的。俺所感叹的是在民间真正能保存下来的传统文物是不多的,特别是纸做的东西在文革中“破四旧”“打、砸、抢”中都烧毁的差不多了。再看看这些纸做的百年纱阁戏人能躲过文化大劫难,实在是不容易。。。。 
 copy:纱阁戏人俗称纱阁人人,又简称纱阁,因最初常置放于有碧纱罩遮的阁内,故名。是以传统戏剧为题材,采用多种工艺和手法制作成戏剧人物,然后置于木阁内。一阁一戏,一戏一场,犹如小小舞台,供人欣赏。明清时流行于晋中一带。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城内六合斋纸活铺著名艺人许立廷(别号许老三)等人,专门为县城中心的市楼内制作了36阁戏人。据记载,每阁工价2000文。阁高70厘米,戏人高50厘米左右。形体优美,面目传神,装束逼真。道具精剔,妙趣横生,引人人胜。每年春节和元宵节期间,将纱阁陈列于市楼下通道两侧,供游人观赏。纱阁戏人制作工艺复杂,以纸、泥、木头、谷草、绸缎、皮毛、棉布、麻绳等为原料,集雕塑、绘画、纸扎、立粉、描金、堆景等工艺于一体,根据传统戏曲内容,塑造各种不同角色于一阁。着色完全用石质颜料,色彩绚丽,不易退色。每阁3到4个人物造型,生黑净旦丑,样样皆有,个个脸谱性格鲜明,刻画细致。阁内戏人有文有武,有坐有立;有的张口高唱,有的刀枪对打。每阁就像小舞台一样,展现刹那间的精彩场面,脸谱、姿态、手势、表情、服饰等各异,样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许立廷等人当年制作的36阁戏人,至今有28阁保存完好,即:《八义图》、《赶龙船》、《五岳图》、《百花记》、《祥麟镜》、《借伞》、《佘塘关》、《困潼台》、《斩黄袍》、《鸿门宴》、《飞虎山》、《春秋笔》、《碧玉环》、《司马庄胭脂计》、《满床笏》、《大进宫》、《战洛阳》、《反棠邑》、《铁钉床》、《画春园》、《恶虎村》、《金台镜》、《溪黄庄》、《岳飞北征》、《狐狸缘》、《金马门》、《南阳关》、《邓家堡》。1979年收作馆藏文物。至今一阁一阁形象生动,光彩照人,犹如一幅幅工笔重彩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平遥纱阁戏人是全国独存的一种艺术珍品,已成为研究我国传统戏剧和民间美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 

 

PS:   忽然想起郎咸平去年说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的原因之一是:“这一代人是五千年来的唯一不敬鬼神的一代,古人「抬头三尺有神明」、做坏事下地狱的简单封建理念,到了这一代荡然无存。我虽不主张迷信,但是当一个民族到了一切向钱看而无所畏惧的时候,人吃人的社会就成形了。” 确有几分道理。今天俺的博客留言里又有这样的傻B冒充新浪来招摇撞骗,这样的人渣是没有下地狱这种概念的。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国宝档案.纱阁戏人.平遥】 

------------------------------------------------------------------------

 

 

 

 

 

晋剧 - 三娘教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