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y:伊斯兰教圣墓坐落泉州东外灵山南麓。据《闽书》载:唐武德年间(618-626),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门徒四人来华传教,{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
其三贤、四贤到泉州,卒葬此山,屡显灵异,俗名灵山圣墓。该墓为伊斯兰世界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圣迹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为两座并列花岗岩石雕基盖,上建四方形石亭遮护。墓后石构淮廊,廊内立石碑五方。中有元至治三年(1323年)泉州伊斯兰公会立的记述墓葬者事略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石碑,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此行香的纪事碑。从墓园沿石阶而下,有一片绿地,绿地东侧盘石上有风动石,上有“碧玉毯”、“天然机妙”等大字石刻。穆斯林认为,阿里墓前有晃塔,这里有晃石,这是“安拉的神通”。

灵山入口,门票三元。

说明穆斯林身份,免票。

远方来参拜的穆斯林


圣墓的右前方,有一块可坐百人的大石,石上托着一块数十吨重的巨石,手推能晃,风吹辄动,俗称“风动石”。明代万历年间泉州知府周道光题字其上,名之曰:“碧玉球”。它被国内外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神异的安排,把它与伊朗伊斯法罕的伊斯兰教贤哲墓前的晃塔同样珍视;也引得万千游客慕名而来。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

三贤、四贤墓地。

伊斯兰教创立初期,传教士响应穆罕默德“你们寻求知识吧,即使远在中国”的号召,与阿拉伯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同前来,泉州成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专家说,这是典型的唐代式建筑风格。



三贤、四贤墓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此行香的纪事碑。








圣墓近旁有数以百计的元代和元代以前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古墓,还有明、清以来泉州穆斯林的坟墓。







清真流香


宁夏来的穆斯林兄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