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画讲究意境。画家将自己的情感溶于水墨。水墨的特性以其独具的风采、恢宏博大的内涵、神秘莫测的变化而影响着画家与读者的情绪。
COPY:水墨画的发展是以水墨技法的不断进步、完善而趋于成熟的。如董源的氤氲,郭熙的菌散,范宽的厚实,米友仁的充润,李唐的浓重,夏圭的淋漓-----从宋元以后的四家、董其昌、徐渭、四僧、四王、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黄宾虹、石鲁、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齐白石等,在水墨画的探索实践中也都各得珍奇,各具风采。传统水墨画讲究用笔用墨,推崇有笔有墨,追求笔意墨致,这就是说对笔和墨的要求是同等严格的。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是以笔带墨,故处处见笔。由于墨与水的交融,墨分出五色,有浓有淡,浓淡相渗,黑白相间,又要求笔中有墨。所谓有笔有墨、见笔见墨,便是水墨画艺术的表现力和价值所在。
B 儿时也学习过绘画,那是为了出黑板报,写墙报,贴大字报的需要。年轻时喜欢上了鲁迅,受其影响,研读汉代画像,揣摩现代版画。那时的报刊,到处是用鲁迅喜欢的德国版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做插图,知道画家用铁笔在木刻上作画,更能表达作者的‘力量之美’。鲁迅喜欢柯勒惠支的版画实则是欣赏柯勒惠支的社会责任。他说只要一翻《凯绥・柯勒惠支作品集》(1930),“就知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
C 现在的画家们表现社会的苦难少了,表现自我的多了。表现常态的题材少了,表现变态的题材多了。博友画者蕊语说: '宁愿看沈哥的摄影,也不愿意看刘小东价值两千万的油画'. 呵呵
,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题材到是不错,但我也不明白刘小东的一张油画怎么就能拍卖出两千两百万?!也难怪刘小东自己说:“感觉一些画商并不是喜欢艺术,而是把艺术当成了商品,赚钱的手段”。
D 人们的欣赏喜好是随年龄阅历而变化的。年少时看齐白石的虫草鱼虾,没有什么体会。太简单。而现在看齐白石那真是大境界。很深刻。
E 很奇怪,人是怎么想出造飞机的?这么贼老大的家伙竟然能上天。透过机舱的窗口,看着屁股下清云笼罩下的隐隐丘山,好一幅天然水墨。“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深圳市郊的上空]

2
3
4
5
6
7
8
9
10
音乐:
悠远的天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