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异国视觉】记录 |
我走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喜欢随意拍一点街头的PP。街头的场景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基本面貌,看看街头的各种建筑,各种行人的步伐,各种车辆的交通次序,各种市民的日常状态等等,很有点意思。布拉格的街头弥漫着传统的气息,没有什么太现代的高层建筑,到是在古老的建筑里装潢有现代流行的橱窗。走在这样的街头,常常有脚步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的感觉。很多的名人到这里来激发灵感,莫扎特、茨威格、卡夫卡、弗洛伊德、德沃夏克,米兰昆德拉等都在这个城市留下了后人要学习的思想。其实,我更想看到的是瓦茨拉夫大街,不是因为这里是布拉格最繁华的商业街。而是想看看1968的“布拉格之春”,因为那场改革,苏联人的坦克开到了这里。当我站在苏联坦克曾经碾压过的路面时,想起这里曾经有两位勇敢的布拉格青年就在这条大街的这个位置举火自焚,以自己的死来唤醒国人的抗争意识,忽然觉得那十字架上挂着的青年人的头像鲜活起来。他们也许已经欣慰地看到现在的是瓦茨拉夫大街,苏联人走了,中国的游客来了。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
COPY:1968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掀起的一场改革运动。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经济较为发达。战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但从50年代中期起,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模式日益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1959至1962年,捷共尝试改革,但效果不好,改革中断。60年代中期,捷的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改革之声又起。1968年1月,杜布切克当选为捷共中央第一书记。3—4月,改革运动达到了高潮,4月,捷共中央公布了改革的《行动纲领》,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模式,要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行动纲领》受到人民的高度拥护。党内外人士积极展开讨论,提出各种改革方案,整个社会充满民主气氛,故而称之为“布拉格之春”。捷的改革触怒了苏联。苏联认为这是“复辟资本主义”的颠覆活动。1968年8月20日晚,苏联空降兵袭击布拉格机场,随后20万苏联军队以华沙条约组织的名义侵入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被劫持到莫斯科进行会谈。8月26日双方达成协议,主张改革的领导人均被撤换,改革政策停止实施,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夭折。
布拉格的广告涂抹
满街尽是电车轨
瓦茨拉夫大街广场
“布拉格之春”的第二年,苏联对捷克的控制已经到了无孔不入、匪夷所思的地步。1969年1月16日,18岁的布拉格学生杨·帕拉赫在瓦茨拉夫广场中心点火自焚,抗议苏军入侵,他的行动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呼声与悲痛。这个举动对生性柔弱的捷克人来说非比寻常。青年死去,引发了全布拉格乃至全捷克的大规模游行。没有口号和痛哭,队伍一直在沉默中行进。
青年人的潮流是一样的
据说这是一座现代建筑,但是我怎么看也很传统
车大多就这样停路两边。过去的人没有想过走马车的路会停汽车。
欧盟规定,所有的汽车行走时,必须全天开车灯。据说这样一来,事故下降了很多。
年轻人要饭的也有
古巷
路边私语
啤酒与咖啡,主要的消遣方式
后一篇:【断章取义】说法.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