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 

(2006-06-20 23:14:38)
分类: 【我行我摄】记录
机器:nikon/D100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到了衢州才听说有个龙游县,龙游县有一个世界奇观----龙游石窟。一定要看看。于是沿着路标找到龙游石窟。
眼见的比想象的更震撼。
。。。。。。
回来后查找有关龙游石窟的文章,想知道在这平地下,为什么古人要挖这么多巨大的的石窟。
龙游县政府说是出30万征求答案。
但是,至今没有答案。也许永远没有答案。因为,专家说石窟内外没有发现任何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的实物,查遍史籍,没有发现片言只语的文字资料。[04]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背景:
1992年6月9日,龙游县小南海镇石岩背村的4位村民,出于抗旱和开发溶洞赚钱的动机,对村中的一口长方形水塘——“无底塘”,架起四台抽水泵,进行17天24小时不间断的抽水。后来水抽干了,发现原来的“无底塘”却是一个庞大的地下石窟的开口处。这事惊动了龙游县的上上下下,继续勘察,探明方圆不过0.38平方公里的石岩背村,竟有24个这样的石窟。如果沿着村前的衢江上下一公里之地计算,这样的石窟达36个之多。处在石窟群的中心处的7个,则呈北斗七星状分布。
石窟群的发现,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石窟内外没有发现任何有助于进行科学研究的实物,查遍史籍,没有发现片言只语的文字资料,使人们陷入了种种不可解的疑团。如石窟开凿始于何时?由谁主持?做什么用途?石窟洞口只有二十多平方米,而洞底却有数千甚至上万平方米,洞中靠几根“鱼尾”状的石柱支撑着,但洞与洞之间不相通,间隔的石壁却只有60厘米厚。这在古代,运用什么仪器定位才能达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它象埃及的金字塔,成为千古之谜。
巨大恢宏的龙游石窟群,无论从科学、美学的角度看,都是人类最高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堪称今古奇观。
这“奇”与“谜”,激发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寻踪解谜,使龙游这座2500多年前东夷族姑蔑国的都城,成为浙江旅游区中耀眼的新亮点。

交通: 在火车站广场对面的汽车站,从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每隔十五分钟有班车到龙游石窟,需时二十分钟,票价二元。也可打面的,五元。
龙游的火车班次较少,不太方便,汽车站每隔半小时有到杭州方向的豪华中巴,票价45元,未班车四点半。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谜窟群所在的石岩背村,因为村子很小,在浙江地图上没有她的座位,但人们可以指着地图非常精确地点明她的存在方位;位于灵山江注入衢江的交汇处。石岩背村就在这两江交汇处名唤凤凰山的低矮山背上,这或许是石岩背村称呼的来由。她与龙游县城隔水相望,背山面水,安逸宁静,村民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临其境有进入世外仙庄之感。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石岩背村70多家农户散落在凤凰山的山坳里,而这些由石窟积水而成的深水塘便分布在农家的屋前院后。纵观这些深水塘的布局,似扇形沿凤凰山(名为凤凰山实为小山丘)山脚展开,一窟紧连一窟,但相邻又不相通,形成一批巨大的地下建筑群,目前已抽干水勘察过的7个谜窟,恰处于这扇形的中部。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这是一批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古代地下石窟群,是一批当今世界上最大胆的工程设计师也不敢设计、最先进的建筑集团也不敢施工的巨大地下工程。龙游谜窟就奇而言应首屈一指,号称并列世界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细细推敲,何奇之有?不过是工程浩大罢了,与“奇”挂不上号,沾不上边。大批专家和学者纷纷对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种不同的推想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众说纷纭。龙游石窟在了现之初曾被人认为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因而甫一发现并未造成轰动,默默无闻找达6年之久。直到1998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今人们发现,在衢江北岸,类似的石窟星罗棋布,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个洞窟。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完成中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实在让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
而窟中的重重谜团,更使得观者“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平整,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道家福地
有人认为,龙游石窟群的成因可能与道家有关,道家讲
究"洞天福地",况且现存的一个石窟在洞壁上还留着一个道家八仙的石刻图像。但也有不同观点者认为道教产生干乐汉蜀地,其信徒为何要穿越千山万水来此开凿大规模的宗教用地?况且沿江开凿洞窟必冒被水淹之陷,道家福地
应选在高风幽深处才对。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三号石窟
底面积约1400平方米。有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洞口横楣上亦有凿刻符号。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仓储说法
因为衢江及其密布的支流,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里,龙游成为一个航运发达的地区。尽管现在已开发的石窟清淤工作还没有彻底做完,石窟底部仍留有部分沉积的淤泥。但是从石窟中取出的石样、泥样进行科学检测,发现其中一个石窟的泥土中含盐量极高,这能否说明这里曾储藏过盐呢?而就在石岩背村对面江心处,原有一块沙洲(现已淹没),曾是一个商贸繁荣的小镇,而且小镇古名叫 做"盐仓"。作为粮仓,也有人认为是三国粮仓 。三国时在建安元年至建安十年期间,强大的东吴在富庶的江南挖凿了不少秘密石窟堆积粮草。龙游石窟高度均20米以上,要不是为了储藏粮草层层架开便于通风,作为他用都较难解释。将储粮石窟建在龙游,主要优势在于龙游位于浙江省中西部,紧挨江面,可将粮草等通过上饶的信江输往周瑜训练水军的翻阳湖。水上航程比从长江运输近一半左石。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藏军说法
有专家认为,龙游县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役,石窟 群地处县城以北的衢江北岸,正是攻取县城的必经之地,守 城方在此开凿石窟作为藏军之用。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石丁
在洞壁断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灰白色包裹状物质(当地人称石丁),据考为白垩纪恐龙蛋及其骨骼化石。数量之多实为罕见。3,4,5号窟壁中满目皆是。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皇宫建筑
龙游春秋时为姑蔑国。从龙游石窟规场观察,应该是从勘察,设计到施工一气呵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非以国力从事殊难完成。衢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徐文荣称之为 "非常之人干的非常之事"。因此,他认为龙游石窟有可能是姑蔑国建筑的宫殿。龙游石窟的构造有宫殿的特征一)整个石窟在采凿之后,对壁顶均进行了纹饰,已达到某种审美的要求。(二)从建筑结构来说,它的柱考虑得很科学,很合理,又很牢固。(三)根抿南方建房的需要,考虑"五分水",以便于排水。从洞的构造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四)砂岩硬度低于青铜工具,以后者施工完全可以.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石窟撑柱
每座石窟皆存有硕大扁凿形石柱支撑着庞大的顶棚,有的一根,有的四根。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四号石窟
底面积2000余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布。从窟口至窟底阶道伏达50米。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帝王陵寝
以敦煌研究院教授施亭萍为代表的专家认为,龙游石窟或许是古代吴越帝王、诸侯生前选造的陵墓。现今已知的石窟均呈 "倒斗型"的形状来看,很符合汉代以前一些帝王地下陵寝的特征。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据说 四位村民动用了四台抽水泵连续抽水17昼夜,终于将一个深塘抽干了,一个天大的奇迹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一个巨大的石窟,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然而这么多水被抽光后,竟没有抓到一条鱼,只抓到四个甲鱼;宫殿与瑰宝是共存的,然而如此堂皇的宫殿中没有一点值钱的东西,连当年开凿者遗下的铁钎、小锤也没捡到一支、一把。
只有这一块远古的石头.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还有这个无头的佛身。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矿寇所居
古时龙游曾出现"矿寇",意即造反的采矿人,为躲避宫方的追剿,凿石为室,作为安身之处。但有人认为,若官府追剿,造反矿工寻找天然隐蔽处躲藏者有之,但若造反前就先聚众凿窟,为造反失利后躲藏之用,似乎太牵强。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窟顶棚两坡相交略呈弧状约为45`斜似拱形 结构,顶穹均以“五分水”凿成,可确保渗水 不下滴。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伏龙治水
古时衢江经常泛滥成灾,致使两岸百姓民不聊生,开凿
这些石窟有可能是为了"给龙王爷安个窝,让它不再兴风作
浪。"也许龙游县的古地名 "龙丘"古能印证这一说法。而
且这与中国民间在江边建龙王庙,敬水神习俗相一致。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昃”位光线
窟口都设在石窟西南隅顶部,当 太阳在一天之中最强的过午“昃”位。 室内光线充足,相当明亮。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二号石窟
底面长宽分别约35x33米,面积近1200平方米,有立柱四根,最粗一根需5人合抱。南壁上契刻着醒目的线条,不象装饰花样,倒 似某种大型符号图像。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种种说法,仅仅是猜测.
   没有人能有个圆满的答案。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未开发的石窟,可见人工的擎柱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出龙游石窟,就是衢江边的一个寺庙。
    我国自古有“风水宝地僧占多”之说,此处也早有僧人涉足,村边临江处有一座竹林禅寺,殿前悠悠流水碧波通南海,寺中袅袅青烟瑞霭接西天。该胜迹始建于明,清代重建。据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南海普陀山派化忠禅师来此扩建殿宇作为临济正宗南海行宫,故又称“小南海”。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走出龙游石窟,天边鱼鳞般的晚云,更为石窟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走进气势磅礴的龙游石窟,走进时光倒流到远古。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浙江 <wb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