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重要防病“窗口”,为自己提前收藏
| 分类: 健康人生 |
这篇文章是在一位姐姐的朋友圈里发现的,因为有一次我路过她的办公桌,看见她正在看书,好奇的问她看什么呢?没想到她拿出来一本关于更年期的书,她比我大三岁,说自己感觉进入更年期了,我张大嘴巴,想想自己还没有结婚啊,是不是也快了呢?她说每个人更年期的年龄不一样,状态也不一样,没有那么的可怕,只要自己好好调整心态就好了,然后就和我讲她的诸多体会。我回到家听妈妈说,她都不知道自己啥时候“更”的,只是有几年腿肚子难受,现在回头想想可能这就是她唯一更年期的症状了。现在我也已经四十有三了,估计离这个也不远了,今天我就来学习一下,看看更年期到底有想像中的那么吓人吗?
更年期,是从生育旺盛的年龄到丧失生育力的过渡时期,也是女性激素水平下降最明显的时段,此时部分疾病发生风险会升高,但也有些疾病会降低,是一生中重要的防病“窗口”。
女性更年期一般指40岁至65岁这一年龄阶段,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全世界更年期妇女人口将达到12亿以上,我国的更年期女性将超过2.1亿,约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提起更年期,人们时常联想到情绪不稳定,其实在这个特殊时期,还有更重要的身体健康变化值得关注。
更年期后女性易被五种病盯上
心血管疾病
更年期前女性患心脏病、突发中风的几率低于男性,而绝经后女性心血管发病率比其他女性高2-6倍,心脏疾病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雌激素有助于血管通畅,增加弹性,促进血液循环,但女性更年期后,不仅雌激素水平下降,代谢功能也会减弱,血管中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增多,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会明显升高,如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等。
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下降会造成骨量流失速度快于生成速度,从而造成骨质疏松。据统计,绝经后第一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达22%,绝经满5年发生率可达45%,超过三分之一的50岁以上女性易发骨质疏松性骨折。
失眠、抑郁
更年期失眠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雌激素逐渐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引发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症状。
“更年期”肥胖
“更年期肥胖”约占女性肥胖的8%。女性在40岁之后,肌肉理和基础代谢率逐年下降;卵巢功能、激素代谢降低,会减少机体对脂肪、能量的消耗。若不注重运动及饮食调整,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
泌尿系统疾病
调查显示,更年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50%到80%。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女性盆底支持功能逐渐弱化,尤其是分娩时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在咳嗽、大笑时出现尿液漏出现象。
更年期三类疾病风险降低
失血性贫血可能得到纠正
有些女性会因月经更较大导致贫血,绝经后没有每个月固定失血的情况,配合饮食调整,失血性贫血就有可能得到纠正。
激素依赖性疾病风险降低
有些妇科病与激素有关,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一些子宫内膜病变及乳腺问题等。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这些疾病风险可能随之降低。
偏头痛可能不再发作
我国偏头痛发病高峰是35岁至40岁,女性偏头痛患病率是男性1.2倍。激素改变是触发偏头痛因素之一,比如月经期间;
而女性在绝经期后,偏头痛发作频率会逐渐减少或不发作。
抓住“窗口期”做对6件事,顺利度过更年期
摄入足够营养,缓解更年期症状
饮食定时定量、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多吃绿豆、大麦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对神经组织和精神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增加多种水果、蔬菜、豆类摄入,选择全谷物或高纤维类碳水化合物;每周可以吃两次带鱼、三文鱼、银鳕鱼等含有丰富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对保护心血管、缓解更年期症状有益。
摄入异黄酮和硼元素,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引发不适异黄酮和硼能起到调节激素的作用。每天可适当食用小麦、黑米、扁豆、洋葱等来获取异黄酮。苹果、甜豆英、葡萄等含硼丰富,常吃可防止雌激素水平降低。
多食富含钙的食物,如贝类、虾皮、奶类和豆类食品。如果不能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可以食用营养补充剂。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每天保证睡够7至8小时,晚上最好在11点就能上床睡觉,入睡困难者可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增加镁的摄入
,镁元素可缓解肌肉紧张,并增加体内Y-氨基丁酸分泌,缓解神经紧张。Y-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人脑中重要的神经递质,搭配酸枣仁可舒缓神经、改善睡眠。
经营社交关系,让心情愉悦
研究发现,闺蜜聚会能滋养大脑,那些每周与闺蜜外出两次的女性,比没有闺蜜的女性活得更长,与3个以上闺蜜聚会的效果更好。可以和闺蜜朋友培养一个很幸福兴趣爱好,加入健康社群,一起关注更年期相关的科普知识,保持愉快的心情。
关注自我,少管儿孙锁事
进入更年期后,很多人会更加操心儿女,但子女早已长大,不必过度干涉孩子生活。
坚持运动,提高自身代谢力
运动会激发快乐和幸福感,让人上瘾。不管哪种运动,先找一种喜欢的,培养上瘾的感觉,再将运动变成像一日三餐一样的习惯。
定期体检,远离疾病侵扰
制定适合的筛查计划,比如骨密度的检测、乳腺筛查、宫颈癌筛查、血压、血糖、血脂、性激素水平监测,将疾病隐患扼杀于摇篮。
前一篇:‘石城岛’真的很不错
后一篇:一个人的生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