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烧纸”,下面的人能收到吗?
| 分类: 星座测试 |
我个人认为烧纸下面的人是可以收到的,若不然为什么一到快过“阴间节日”的时候,总是可以梦到逝去的亲人呢?记得奶奶去逝后的几年里,我就总梦到她,她总是在梦里吓唬我,但是我也没有想过要给她烧纸,因为她在世的时候对我不好,我对她也没啥感情,后来慢慢的就梦不到她了。但是我姑姑家的大姐总能梦到,而且不给她烧纸就会得各种小病,烧完纸病也就好了,因为奶奶生前对她最好了。所以有些事情你信还是不信,虽然总是用科学来解释这个解释那个,但有些就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远古时代的人有很多信仰,比如图腾崇拜、太阳崇拜,又或者神灵崇拜,其中有一种叫祖先崇拜,就是把已经故去的先辈当作神灵一样去崇拜,去信仰,那么当时的人会选择在春季来祭祀先人,叫做春祭。因为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同时也是一年劳作的开始,古人靠天吃饭,选择在春天祭祀先祖,就是希望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祈求今年能够风调雨顺,获得一个好的收成。而每逢春祭正好是天清地明的时候,所以后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以祭祖为主题的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通常由父母带着儿孙一家人前往扫墓,要准备一些酒肉瓜果之类的祭品,在坟头打扫添土之后,再烧纸焚香进行祭拜,那么其中有个必不可缺的环节,就是烧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所有与祭祀有关的活动,比如葬礼上的祭奠活动,清明节、中元节的祭祖活动,都少不了烧纸,那为什么要烧纸呢?烧纸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祭祀传统,最开始是用于人去世以后的祭奠陪葬,在秦汉以前,古人在举办丧葬仪式的时候,往往都会采用真金白银,或者实实在在的器物作为陪葬品,但是到了汉代以后,盗墓猖獗,传说曹操为了筹措粮响,还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司盗墓取财之职,所以人们就以纸寓钱,将纸钱叫做冥币,意为可以带到阴间使用的钱币。怎么让逝者带过去呢?就用烧的方式,自此就有了烧纸给逝者亡魂的习俗。
传说纸钱在阳间是纸,在纸上写上亡魂的名字等信息,以焚烧的方式作为打通阴阳的媒介,将阳间的纸化作阴间的币,从而传递给地府中指定的接受者,所以我们经常说,烧纸是烧给下面的人用,因为传说亡魂在阴间世界生活,同样也是需要开支用度,和现实世界一样,处处都要花钱,所以阳间的亲人必须定期祭拜,焚烧纸钱送过去。因此咱们在一年当中有很多必须烧纸祭祖的节日,比如重阳、除夕、清明还有中元节,这是中华四大传统祭祖节日。中国人在祭祀的时候为什么要烧纸呢?其实这个问题用四个字就可以回答,延续香火。
古人有种固有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什么无后为大?因为如果后继无人,就没人烧纸焚香,祭拜已故的先祖和亲人,家族的香火就会断掉,下面的人享受不到香火供养,就会沦为阴间的穷人,所以古人认为,断了香火是最大的不孝。
那么祭祀的时候,下面的人真的可以收到吗?按照传统的说法,烧纸只是一种传递的方式,纸钱的多少也并不像现实的钞票越多越值钱,纸钱代表的是一种信念,烧过去的其实是由后人的孝心所产生的信念之力,并不是说你多烧一点纸钱,下面的人就可以得到多一份价值,而是说烧纸祭拜的人越是诚心、越是诚意、越是敬畏,烧过去的才越有价值。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在传达某种信念,这些信念之力可以穿越空间与维度,传递精神和情感,至于在传统祭祀活动中,烧纸钱能不能让下面的人收到,这只不过是古人对阴间世界的想象而已,收到收不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就是孝道的传承,也是慎终追远的意义和价值。
后一篇:旅行的脚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