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astron.ac.cn/thread-10048-1-1.html
望远镜效果不好,网友会提醒你要调下光轴了,有时光轴还成了卖家的绝招:镜子不会有问题,你先调下光轴吧……,其实卖家知道他的用户并不知道如何调整才能达到足够的精度,而这个“精度”也许永远无法达到






激光准直器使用起来也很容易,让准直器处的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经过副镜——主镜)副镜反射回来重新进入激光器的出口既可。
要让这种想法付诸实现,还需要解决些具体的问题,首先就是如何产生光点,其次就是如何让光点高精度的重合,最后就是如何方便的观察光点和光点像重合了





由于双分离或多镜片的镜头有多个球面,能分别产生大小不同的反射像,多个反射光点或光斑快要重合时就不容易分辩了,比如半径较长的球面往往要产生较大面积的反射像,此时较小的反射像就容易被覆盖而无法准确判断两者是否同心,此外如何通过光点看光点像也是个麻烦事,此时我想到了手上买的智通准直镜。
这种前面提到的准直镜原本是用在反射镜上的,它比较特殊的是利用一个中间挖孔的斜面产生一个光环而不是光点或光斑,这样的光环在折射镜头上反射后即使大小不同而相互叠加其中心也是黑的,易于判断光轴情况,如果物镜上看不到中芯发黑的光环而是数个光环或一个全亮的光斑则说明光轴偏了,这样就解决了光点像重合后不易区分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准直镜后部的小孔看折射镜的镜头,因此透过光点看光点像的问题也解决了,而准直器的前端还有个十字丝,如果物镜镜头上的那些光环彼此重合并位于十字丝中心,物镜和目镜光轴的校正就完成了。
忘记说了,看有没有偏轴的时候要将镜头盖盖上,这样才能看到光环



一只望远镜从结构上看,主要的也就是物镜座+镜桶+目镜桶,所以我在做127折射的时候,将注意力放在物镜座和调焦/目镜桶的制作上了,物镜座和目镜桶都用金属车出来,而且分别留出20mm的长度插到一根装饰用的不锈钢管内,由于物镜座和调焦桶的直径与不锈钢桶的内径配合的相当好,不锈钢桶两端也处理的很平,原以为配合后光轴肯定差不了多少,但用上面的方法检测光轴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准直镜的十字丝并没有和物镜反射回来的光环重合!看来光轴部分偏了,而我的物镜座并没有设计调偏轴调整的装置……。
经过仔细的对比最后发现问题就出在物镜座与不锈钢桶、调焦座与不锈钢桶之间的配合上,虽然感觉上这种配合已经没有问题,但问题却被检测出来,而要解决光轴问题必须将物镜座向某一侧偏移,同时调焦座/目镜桶也要进行调整,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光轴的准直,可想而知,大家用垫、凑的方法来解决望远镜各个部件的连接时,偏轴的问题应该更容易出现,通过上述准直方法就能进行判断。
原本只要校正物镜的问题,现在变成了两个,校正物镜时目镜桶不准直就无法准确调整,反之目镜桶不准直也无法调整物镜光轴,那么哪个先校正才好呢?
先校正目镜桶光轴的准直度
如果我们能在物镜座中心产生一个光点,此时即使物镜光轴还有明显的偏差但光点偏的幅度却不大,下面的图说明了这种特点,此时我们从目镜端的准直器看过去,就知道目镜桶光轴的大致位置,从而先将目镜桶的光轴调整到系统光轴的附近了。
双分离物镜由凹凸两片透镜组成,它们是否同轴也可以用准直器来测量,方法就是在(已经调整好光轴的系统)目镜桶中插入准直器并查看多个光环是否重合,如果无法重合,说明两片物镜本身就不重合(好惨……),此时可以试着旋转其中一个镜片来对准另外一个,每次转动15度左右,必要时还要量一下两片透镜之间的起隔离作用的塑料片的厚度和彼此的角度,保证足够的一致性。
如果转来转去还是无法解决问题,还可以在物镜座对着凹透镜侧面的地方按一定的角度钻孔并攻螺纹,装入3或6个顶丝并分别调整顶丝来改变凹透镜的位置,然后重新调整凸透镜的角度,直到通过检测。
上面两张方法的难度较大,除了上述测试方法外,也可以通过直接观测远处景物色差的情况再分别旋转透镜或调整螺丝将色差降低到最少。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了^_^写的比较乱希望大家能找到关键的地方看^_^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