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测量物体的体积》说课稿

(2011-05-18 21:07:1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资料

                              姜堰市叶甸中心小学  王俊平

 

我说课的课题是《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

《测量物体的体积》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柱和圆锥的一节实践与应用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知识基础上呈现的。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圆柱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 说教法、学法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再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的特点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猜测、讨论、实践、交流等一系列的感知和体验,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动手动脑探索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本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原则,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

三、 教学程序及设想

1.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2. 实践体验,归纳方法

3. 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4. 总结反思,课后延伸

第一部分以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又巧妙蕴涵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教师请同学观察橡皮泥,引出不规则物体的概念,教师设疑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规则形体,测量出相关数据,计算出体积。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个实验: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容器和水来试一试测量土豆的体积。学生通过猜测、讨论、实验、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等积代换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在这一环节教师要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土豆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等积代换的思想求体积。问题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源泉。学生要求土豆的体积,但是又无法用求橡皮泥的体积方法来解决,就形成了新的问题。在这里要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意味着思维的突破和提升。实践是思想的真理。教师先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围绕策略设计实验的方案,然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土豆的体积,验证方案,最后反思实验过程,进一步完善方案。这样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实验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效积淀。另外,在实验器材的选配上,增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为了让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更自然流畅,我对教材中的第二个实验进行调整,将教材中的分别测量两个铁块的体积替换为如何测量一袋土豆的体积。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一个土豆可以这样求出它的体积,如果有一袋土豆,该怎么求他的体积呢?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体积大的土豆较重,体积小的土豆较轻,进而提出土豆的体积可能与它的质量有关的数学猜想。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探索出逐渐增加土豆数量来计算土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土豆的密度)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可以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形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由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到计算一堆土豆的体积,再推广到计算其他物体的体积。学生在不断的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经历了常见的由猜想到验证,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解决问题策略,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换不同的物质是否也可以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例如:糖水、盐水等液体,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再通过比较这些物质,而让学生明白水是最最经济、环保、好操作的。同样如果是测量机器零件和铁块的体积,也是类似的方法操作。教师此时提问:“ 那我们现在用水来测量一块不规则的海绵的体积,行不行?”(不行 ),让学生明白我们处理问题时应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然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收获,谈感受,相互启发,相互分享,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后课外拓展,请学生应用今天的知识去讨论:“如果我们面对的不规则物体是一粒小小的花生米,又该如何测量它们的体积?”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说板书设计

                                  测量物体的体积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圆柱形容器中的水要适量,不能太少以免所测量的物体不能全部浸入水中;也不能太多,以免放入所测量的物体后水溢出容器。在测量水面高度时要仔细、精确。要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合理截取近似值。

比值与体积的关系:在同一种材料下,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综上所述,仅是本人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及设想、说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谈了一点自己的思考。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