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取这框那 |
灵璧石就产在安徽省灵璧县。据说古人以“灵璧”二字名县,是取其“山川灵秀,石皆如璧”之义,使得物与地同名,石与璧并驾,可以想见人们对灵璧石何等珍爱了。灵璧县东北部绵延十几座山脉中都产有灵璧石,其中又以磬云山之灵璧石最为著名,远在三千年前的殷代就被人们发掘并用于制作当时重要的乐器——特磬,因此又被称为“磬石”和“八音石”。此石黑亮如漆,石质细腻润滑,且叩之有声,音韵悦耳动听,为灵璧石中华之珍品。灵璧石不但声美(玉振金声,清越悠扬)、色美(五彩纷呈,光亮润泽),其形更美,天上飞禽,地下走兽,人类精灵世上万物,无不包罗。均是不假雕琢,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而且石质坚贞,硬度在6-7度之间,是“石之堪作玩者”(明?王守谦《灵璧石考》)。宋代诗人方岩还专门写了首长诗《灵璧磬石歌》,赞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如玉》……”其可贵这处在于瘦、皱、透、漏、奇、清、坚、响诸美俱备,璀璨瑰玮,奇绝天下,堪称华夏瑰宝。
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特点有“瘦、皱、透、漏、丑”。
大理石的称谓很多:因石出自苍山而名“点苍石”,因有“凉生肘腑间”质感而被诗客称为“醒酒石”,因有“凤凰玉女点石”的传说而被山民叫做“凤凰石”,官家征石时贡故名“贡石”,民间用于柱础故称“础石”,因大理古称榆城而名“榆石”,大理古有“天竺妙香国”之称而名“天竺石”,最终趋向于称“大理石”,自然是宋代大理国建立之后。滇西高原,群山间悠然升起的一列山屏,白峰幽峡,梦一般悬浮在流云高湖之上。这便是大理的苍山。苍山有灵,生于此山的石头,或玉润明洁,或苍翠晶莹,或含云纳雾,或陷峰藏泉,似科天地独钟这片山水,把大千世界万般情景,都凝结在大理石中,幻为永恒。
昆石出于我市玉山又名马鞍山中。说来亦是稀奇,马鞍山所产之石却是与众不同。其天然色白多窍,峰峦嵌空,十分奇巧,真是举世独夺,所以称为巧石,又名玲珑石,他方人又称昆山白石。谈起昆石,老一辈的并不陌生,年轻人则熟悉的还是少数。昆石之开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来被视为艺术欣赏品,清供于几案,如若珍宝。 昆石,天然多窍,色泽白如雪、黄似玉,晶莹剔透,体态玉洁冰清,形状无一雷同。元代有张羽、袁子英称赏昆山小峰:“昆邱尺璧惊人眼,眼底都无嵩华苍,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避寒香,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与作先生怪石供,袖中东海若为藏。”同代郑元佑亦有“昆冈曾韫玉,此石尚含辉,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之句。昆石的绝妙风姿由此可见一斑。故喜爱者都视为珍奇,竞相重价购买,如偶然得一精品,更是深藏不肯轻易出示,他方人亦争相来售以供清玩。
(本人还未拍到名品图片。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