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一缓,再开始
(2009-09-02 17:53:41)
标签:
感悟评论生活心情职场轻重缓急杂谈 |
从来就不喜欢被别人逼迫着做事,哪怕知道事情很重要,但只要不是很紧急,就是不喜欢在被人催促着甚至在严正警告之下去做事,因为如此一来,心理上的压迫感就会变成行为语言上的“相冲”——冲了自己也就算了,可冲了别人就糟糕了——所以,还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做事,只要把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了,不就OK了嘛?!
这也许是我的性格弱点,深切地知道,但似乎很难改变!
之所以要把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缓一缓再做,是因为需要一点时间去弄清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思考该向谁咨询相关事宜和办理程序。在划分好各自的职责范畴,预备好几个基本的解决方案后,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一上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很有责任心的样子急吼吼地问东问西,实则毫无效率地乱撞,到头来只会弄得别人暗想:怎么这位仁兄说话颠三倒四,自己都没弄清楚状况还问得别人莫名其妙?!
我喜欢:先扩容自己,再把不清楚不明白的事一一列明,然后找到对的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尽最大的努力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废话少说,言简意赅!
1、所谓的“扩容”是指自我知识层面的增值。自己要想明白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把遇到的难点找出,尽可能地先行自我消化——当然不是闭门造车臆想瞎想,而是自己查资料找方法寻对策,先解决可解决的问题。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自己先进行某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从而在询问别人的时候不显得那么业余,也让别人对你提出的问题有起码的重视!
2、把难题一一列明。这些步骤是在弄清事件基本面之后做的,把不懂的问题列张表,使得自己在询问相关人员时说话不那么颠三倒四,有层次,由浅入深地问问题,不仅让对方把话说得通透明白,更可以引导对方顺着自己的思路来释疑解惑!
3、找到对的人。这一点很重要。这年头,现官不如现管,只有具体干事的人才知道办事过程中准确的步骤和程序,甚至包括所需的材料中什么是第一时间必须的,什么是可以后补甚至忽略不计的。在“找人咨询”这一点上,有些时候,作为领导只是放放空炮,具体落实还是有待执行人员一一贯彻。
4、在解答了相关疑问后,要预备几个解决方案来应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当然,方案的制定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时需要集体的智慧,当然这其中也要平衡几方的利益和诉求,但归根到底,掌握越多的信息,就越能使方案完备!
最后一点,这纯粹是个人的感受:扩容不代表要把自己无限增值,文学作品中有种表达意境称为“留白”,这可以引发读者诸多遐想,同样,在扩容的过程中,不需要什么都弄清楚,这样才能在之后的疑问解答中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去进行即兴的提问,双方的交流可以是平铺直叙也可以是火花四溅,就看你怎么去应对,思维如何去扩散了!
所谓事有轻重缓急,重要而紧急事当然刻不容缓,但若是时间上不那么急迫,完全可以沉静下来好好想想一切,给自己一段静默的时间与空间,积蓄一下力量,是为了下一阶段更好的薄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