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体坛纵横--- |
——11月16日木子敖·冷眼看中国
黄健翔辞职了,黄健翔终于辞职了,如果说激情解说事件是楼上扔下的一只鞋子的话,现在另一只鞋子也终于扔下来了,爱黄健翔和恨黄健翔的人都会为他这个决定感到高兴。其实,早在四年前,也就是他进入央视的第七个年头,黄健翔就应该像个男人一样离开央视,可是他选择了忍辱偷生。他不愿相信七年之痒,他舍不得离开这个让他名利双收的地方,但你黄健翔舍不得归舍不得,这个“痒”却一直都存在,而且你越是不敢正视它,它就越痒。现在,黄健翔终于忍不住了。
性格决定命运。狂,自以为是,也许是一个足球解说员优秀的品质,但但这个性格并不适合在央视这样一个必须夹着尾巴做人的官僚机构中生存。黄健翔狂妄地宣称自己就是行业标准,听在球迷耳里的确很震撼很爽,但在领导和同事听来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业务能力强大家不会有意见,但做人怎么样恐怕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领导不会喜欢这种人,尤其是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大领导,这就是为什么和黄健翔同期进入央视的张斌、刘建宏纷纷走上了领导岗位,而黄健翔却还是一个解说员的原因,黄健翔对此不可能熟视无睹、视而不见。
当期望值和现实之间无法达成一致或者没有希望达成一致时,人的心理是很容易失衡的,而心理失衡是造成人们出现脱序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原因,而脱序行为又是领导最忌讳的。如果一个人屡次出现脱序行为,那他在领导眼里就是一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不定时炸弹,就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在央视领导眼里,黄健翔就是这样一个“麻烦制造者”。如果说2001年世界杯外围赛在解说中公然批评米卢遭到足协指责、2002年韩日世界杯公然宣称韩国进四强是世界杯的耻辱遭到韩国抗议,央视领导还可以以是业务探讨范畴的问题为理由、以人才难得为借口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话,那2006年世界杯上的激情解说事件就使黄健翔在央视领导的心目中彻底定了型,这也就意味着黄健翔在央视不可能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了。
一个人选择辞职,离开许多人即使挤破头也要挤进去的单位,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看不到升迁发展的前景和希望,二是不能再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如果没有了升迁发展的前景和希望,但还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很多人还会选择留下来的,就像2002年世界杯后的黄健翔。可是,如果连工作都不能再给自己带来快乐的话,就到了应该选择离开的时候了。黄健翔是爱足球的,甚至可以说足球就是他的生命,但这并不代表他还爱足球解说这项工作,他还能从足球解说中获得快乐。大家都知道,常年从事一项重复性很高的工作,人们是很容易厌烦的,尤其是当事人自己也这么认为的时候。黄健翔已经在不同场合屡次谈到这一点,这说明足球解说真的让他厌烦了,而且已经让他厌烦了很长时间。而且,球迷越来越难伺候,中国足球越来越烂,更加重并强化了这种厌烦情绪。到了这个地步,除了离开,黄健翔哪里还有更好的选择?
黄健翔离开央视,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树挪死,人挪活,在这个地方得不到的东西,换个地方可能很容易就得到了,例如职位。以黄健翔在央视累积的名气和号召力,离开央视,有N个电视台会虚位以待,他可以慢慢挑。不喜欢解说中国足球,就让你解说外国足球;如果连解说都不喜欢了,就让你做领导。在木子敖看来,黄健翔在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就会选择到某电视台做体育部的领导,而且会逐渐淡出解说工作。
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离开了央视,黄健翔获得了自由,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拳脚,但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央视这个平台。没有了央视这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就意味着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前的努力,才能得到同等的回报。也许,以后困扰黄健翔的,将是寂寞以及如何忍受寂寞;也许,以后黄健翔要做的,不是怎么样让观众满意,而是如何吸引观众关注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在央视你永远都不需要担心收视率,离开央视收视率将成为你挥之不去的压力。
相关链接:
· 央视关于黄健翔辞职的内部通报
· 黄健翔回击同事检举原文
· 黄健翔辞职报告原文
· 同事揭发黄健翔的举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