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尊重付出,转载请注明喜悦之家。
问:静坐不也是一种重回自然、简单和谐生活的方式吗?在静坐时,你可以内心空灵、自由地接近最自然的基本状态。
海灵格:静坐可以作为透过自我集中、自我巩固取得力量的方法。集中表示透过观看、感觉、确认,取回个人的完整性。空灵刚好和集中相反,往往令我们与主体失去联系,这种事经常发生。我见过很多人静坐之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因为静坐并不能使人充实。真正的充实来自行动,有行动才能更圆满,才能令我们更伟大。静坐很有限制,不能达致这个效果。
问:可是,许多人很推崇静坐,认为是一种另类的生活方式。他们并非是为求悟道、赶着参加一个又一个周末课程、想马上开悟的人。你试过静坐吗?
海灵格:当然试过,否则我无资格去讲。但重要的是,明白静坐所带来的深层启示,以及带给我们的帮助。真正启示是透过现象学呈现的,静坐是办不到的。
问:这样说很大胆。
海灵格:这种启示要参与才能获得,我以实际行动参与,得到满足;我透过做些平凡的事,获得和谐。很多静坐的人把自己从平凡的事物中抽离,追求另一些东西,他们可能认为等于悟道。但这与现实生活脱了节。当有人静坐时,我会问:这样做满足了什么?
又是,我需要坐下来集中精神。这是因为我即将面对艰难的工作,必须凝聚我所有的力量和勇气,像是一种准备,这时我就会静坐。要是不需要准备什么,我不会静坐,只有在需要力量时才去做。
我并非想质疑静坐的价值,这不是我的目的。要是你看见静坐的人,有些会有得着,有些毫无效果,他们只是坐着,不会变得更有爱心、更成熟、更有智慧;我很怀疑他们会得到些什么。
问:你说静坐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也不能代替行动,但又不是逃避问题的方法,是吗?
海灵格:正是如此。在传统佛教中,很多人会到寺院静坐修行,我视之为一种训练,而非一种生活方式。这时你需要学习的东西,有需要时才取出来用。这样看是很正面的。凡是要参加这种宗教的人都要经过这种训练。不过,如果把静坐当作日常仪式之一,就有点迷失了。
问:静坐也可以支持一个人的生活呀?
海灵格:是可以的。但这样它又变得很平凡、很人性化,而非宗教行为。正如艺术家要透过听音乐来平静内心、重整内心秩序一样。
问:你对新奇的修炼方法有何意见?当我说这是一种灵性方式时,你说过,要不是它太平凡,它会是的。你认为我太抬举它了?
海灵格:人总是喜欢抬高自己、突出自己。对我来说,日常平凡的行动更有深度,更能令人满足。
问:你所指的满足的行为是完成潜在的好事吗?
海灵格:是的。我们面对关系、面对孩子、面对工作时,有很多事都必须去完成,完成这些事就很满足。人在做事时若能够得到共鸣的话,对于其他人也有正面影响。
问:你认为很多人给自己加上太多标签,比如说灵性之道或者静坐,是为了突出自己吗?
海灵格:当我环顾四周,发现有很多人是微不足道的。与那些辛勤工作的人相比,他们显得毫无分量。一名农夫每天要喂饲牛只、下田耕种,他是多么有份量!与那些整天嚷着『我在静坐』的人不可同日而语。
问:这很不客气吧,不是每个人都这样的。
海灵格:也许是吧。问题是,一个人的份量来自何处?有些人你一眼就看得出他们有没有份量。最活跃参与行动的是那些有孩子的人,在他们灵魂深处有着最多的份量。
问:就算他们是因为家庭不幸福、精神紧张、有病而静坐,也要这样说吗?
海灵格:这没有关系。
问:但许多父母对待子女很残忍,我们是否应该分清这些不同层次的关系?
海灵格:虽然是这样,但是有孩子、在孩子身边、打算为孩子做些事的人,本身就很伟大。曾经有人告诉我,他的家里常有小孩子被送到外面居住,因为屋子太小,又共有15名小孩,所以部分孩子要搬离。这些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生活的确如此。你试想一下,这群孩子的父母,即使贫穷至此,也坚持打理这个家,这就是伟大。相比起那些追求新奇修炼方法、甚至学习漂浮的人,后者的份量实在微不足道。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27.tmp.png?wx_lazy=1&retryload=1
问:这是不是太简单化了?许多追求新奇修炼方法的人只不过是因为要面对生命的打击,例如:疾病或死亡,他们只是寻找出路而已。
海灵格:当然,对那些要面对重病、痛苦、死亡的人来说是不同的。这种体验会令一个人更有深度。痛苦、疾病、生命中的打击、或者重罪,都会增加灵魂的份量。即使是囚犯,内心深处也常常有某种份量。
问:这就是说,不关价值观的事?
海灵格:这当然和价值观有关。我认为一个有份量的灵魂更值得珍
惜,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份量的存在与否是很明显的,当有一个内心份量较重的人存在时,我们通常感觉很好。有些人当遇上困难或受疾病困扰时,会喜欢寻求灵修之路,他们这样做反而会丧失了心灵的份量。
问:我不太明白?
海灵格:他们与疾病再没有联系了,他们认为神已搭救了他们,他们可以离开痛苦,飘得远远的。当疾病的痛苦被移除、不用再面对时,他们就失去了潜在的力量。
问:你说灵魂的份量内有力量存在,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力量?
海灵格:当有人说他患病后信了上帝,我敢说疾病已对这个人没有作用,因为他不需再面对本来应该痛苦的经验,他逃跑了。疾病、危险、接近死亡的感觉都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病人以为得救,于是感谢上帝或圣母或其他神。当这种事发生时,力量就消失了。
我不是质疑神的力量,这和上帝或圣母没有关系,我指在意事情带来的后果。当有人这样说起他的经历时,其他人会纷纷避开。这就是那些追求新奇的修炼、追求灵修的人的结果。
问:你把新奇的修炼和灵修分开?
海灵格:对我而言,灵修是正面的东西,以灵性智慧来说,他广阔而包容。新奇的修炼则是排外的。有灵性的人不会自觉高人一等,追求新奇修炼的人则常常自觉超然,喜欢炫耀相关术语。他们喜欢透视生命奥秘,掌握一些与别不同的知识、秘密,令他们与别不同。但他们也因此与正常的生活失去联系。
问:你认为若与世界及日常生活失去联系,是不好的?
海灵格:人们常常不懂珍惜眼前一切。我知道尤为知名的灵修导师,曾出版过许多相关书籍,他有个私生子,却从不理会他。严格点来说,他写那些关于灵性的书做什么?他的儿子住在伦敦,他从未探望过儿子。要是他肯关心儿子,他的灵魂份量应该更重。当然,这个例子很极端,让我再举一个例子,我有为同伴翻译过一位【大师】的书,这位大师住在土耳其,亦加入新奇的修炼。他之前和妻子离了婚,把妻子和女儿丢下不理。那么新奇的修炼之路带来的是什么?
佛教也是一样。佛陀抛弃妻儿追求得道,可能他的确听到召唤,但我对这种做法很有保留。另一方面,追求这样的道有丰富心灵的作用、当然,这样偏狭地评价佛陀是很武断的,他最终能够跨出一大步,造福世人。但我仍然觉得他开始得很古怪。
问:离开某人并不等于在该人有困难是离弃他,是吗?
海灵格:一般人都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例外的。他们只会说:我是个可怜的罪人。若某人追随一条这样的路,而我又发觉结果变成上述那样时,我会很怀疑他到底在做什么。
file:///C:/Users/app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837.tmp.png?wx_lazy=1&retryload=1
欢迎加入沪苏浙海灵格粉丝群,联系15980990648(微信同)
http://mmbiz.qpic.cn/mmbiz/aKCfUzsXice4lvFr4Gj10j4dGypI14jgFTpdh6vOUPk64P81icNtjsMnTdz0Viapqoia3KiceuLFYlHMbfzJoxFZyc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喜悦之家周卫慧导师家排课程,了解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喜悦之家文化传媒,有爱有希望! 我们主办家庭系统排列,太极和道家吐纳养生课程,关注儿童公益关爱行动,传播喜悦宁静的生活方式。欢迎加入我们!
地址:宁波江东区百丈路158号世纪金贸1105室,七塔寺对面。联系:15980990648
喜欢
0
赠金笔